《妙法蓮華經優婆提舍》。婆藪槃豆此云天親菩薩造。三藏法師菩提流支奉詔譯。
《妙法蓮華經優婆提舍》,婆藪槃逗造,菩提留支譯。婆藪云天,槃逗云親,其人本是天帝釋之弟,釋遣其下閻浮提伏修羅,故云天親。菩提云道,留支曰希,謂道希也。並有別傳,今不具敘。
斯論譯之甚久,而不盛傳於世者,良有二焉:一、文旨簡略,前後似亂,麤尋之,不見首尾故也;二、昔北土江南多以五時四宗以通斯教,並與論違,講匠守於舊執,背聖信凡,故不傳於世也。
余講斯經文疏三種:一、用關河叡、朗舊宗;二、依龍樹、提婆通經大意;三、採此論綱領以釋《法華》。但昔三出經疏,猶未解論文,今具釋之,使經論煥然可領。
但此論有二本:一、無前序,直云「經云歸命一切諸佛菩薩」,此是集經人請護之辭也;二、有歸敬,此是天親自作。今具依二文開三分:一、歸敬三寶,申造論意,請威靈加護,為緣起分;二、牒經解釋,為正體分;三、重牒章門,追示分齊,為餘勢分。
就初有二:一、天親歸敬,申造論意;二、集經者歸敬,申集經意。就初有二:前兩偈,歸敬三寶,申造論意;次一偈半,歸敬佛僧,請威靈加護。就初又二:一、通歸敬一體三寶,申造論意;次、別歸敬釋迦佛僧,申造論意。就初又二:前半偈,歸敬一體三寶;次半偈,申造論意。就初又二:初兩字,敘能敬之至誠;次八字,歎所禮之尊極。「頂禮」者,第一句也。
頂禮
禮有三種:謂下、中、上。今謂上品禮也。所敬既其尊極,能禮必須最上。
「正覺海」下,第二、明所敬之尊極。
問:何以知此是一體三寶?
答:既稱淨法無為僧,即知是明常住僧;在僧既爾,法佛例然。
問:何故敬一體三寶耶?
答:既是一乘究竟之經,必明究竟三寶。又以究竟三寶顯知一乘,一乘是圓極之經,仍用此言斥北土四宗之說、江南五時之教也。
正覺海,淨法無為僧
言正覺海者:一、法身佛,遍一切處,如海之大,故《普賢觀》云「毘盧舍那遍一切處」也;二、深如海,謂七辨不能說,五眼忘其照,故謂深也;三、一味如海,平等法身一身如味;四、法身具一切功德,如海之備眾珍。餘法僧易知。
「為深利智」者,第二、申造論意,又二:初句、明教所為人。
為深利智者,
謂深利智者,一聞即解為利,能達至理曰深。所以斯論不盛傳者,末世群生既多淺鈍,故知知音者希矣。
「開示毘伽典」者,上明所為之緣,今明能被之教。
開示毘伽典。
所為之緣有利有深,能被之論有開有示,即大開與曲示也。《毘伽論》者,斯文引《涅槃》、《般若》所說,以歎今《法華》教也。稚子但教半字之經,長成則訓滿字《毘伽羅論》。昔說三乘,喻同半字;今明一極,謂滿字經。亦用斯言斥五時四宗之說,以彼謂《涅槃》之經獨滿,《法華》等教猶半教也。《毘伽羅》,此云字本,《毘伽羅論》未見翻譯。河西朗師云:「是大權菩薩之所造也。」
「祇虔牟尼尊」下,第二、別敬釋迦佛僧。所以須別敬者,三寶具有一體、別體,故須通敬、別敬也。又釋迦當今教主,欲釋所說之教,必須敬演敬之人。就文又二:初半歸敬佛僧,後半申造論意。兩章各二,初章二者:初「祇虔」兩字,述能敬之至誠;次八字,歎所禮之尊極。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