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敬禮天人大覺尊,福德智慧皆圓滿,無上文義真妙法,正智受學賢聖僧。
稽首無勝大慈氏,普為利益諸有情,廣採眾經真要義,略說五分瑜伽者。
歸命法流妙定力,發起無著功德名,能於聖者無勝海,引出最極法甘露。
頂禮能見智燈滅,重然法炬照群萌,等注無窮字花雨,榮潤牟尼如意樹。
歸讚我本親教尊,不吝軀命求法者,餐受自滿昇知足,復遺饒益我等類。
此論殊勝若蓮花,猶如寶藏如大海,具顯諸乘廣大義,善釋其文無有遺。
於此瑜伽大義中,我今隨力釋少分,為令正法常無盡,利益安樂諸含識。
此論文義繁廣,不可解盡理源,其間難文義違宗緒,分段皆備解釋,餘皆略之。
論初十七地,已前自有《釋論》一卷,故即略而不廣,妨難及不盡之處,今粗而敘出。
將解論文,以六門料簡:一、敘所為;二、彰所因;三、明宗緒;四、顯藏攝;五、解題目;六、釋本文。
第一、所為。
《釋》有十解,略集施言:法情開空有,性通不信迷,略顯等三四,二四境行果。
餘如《樞要》,故略不述。
第二、所因。
《釋論》解云佛涅槃後,魔事紛起者,即佛滅後第一百年,因彼大天諍於五事。
大天名高德大,果證年卑,王貴欽風,僧徒仰道,既而卓犖無侶,遂為時俗所嫉,謗之以造三逆,加之以增五事。
大天頌言:
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
道因聲故起,是名真佛教。
大天解言:諸阿羅漢煩惱、漏失二事俱無,為魔所誘,或以不淨塗汙其衣,乍如漏失。
諸師謗言:大天凡愚,境惑生染,夜生思想,不淨染衣,推道魔嬈,遂為乖角。
大天解言:諸見諦者,煩惱理疑雖皆斷盡,疑杌為人,事疑猶在。
諸師謗言:大天凡愚,不解真教,說諸聖者尚有惑疑,遂為乖角。
大天解言:無知有二,謂染、不染。
諸阿羅漢染者皆盡,不染猶在。
諸師謗言:大天凡愚,不解真教,說阿羅漢有不染無知,遂為乖角。
大天解言:舍利子等諸利根者,尚因善友令其入道,餘因令入,其事不惑。
諸師謗言:大天凡愚,不解經教,云舍利子等諸利根者,他令入道,尚不自知證阿羅漢,況汝等耶?遂為乖角。
大天解言:諸宿習者,修已多生,臨證果時,因佛言教,說苦空等,聞便入道,證獲聖果。
故佛言下,多現證果,亦有厭苦,自說厭聲,聖道便起。
諸師謗言:大天造逆,不斷善根,恐當墜墮,夜數稱苦,弟子謂其染疾,晨省問其安危,答曰無疾。
他遂問言:何為稱苦?彼乃答言:昔時年少,入道隨心,今年已邁,道生難隨,若不說苦聲深厭,聖道無由得起。
既生此謗,乖角紛紜,故言滅後魔事紛起。
漢語佛典系列: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菩薩行系列: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