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毗陵師所作《止觀義例》者,結張教網之宏綱,闔闢觀門之要樞。
若夫殷王網,解三罝一面,括三止觀別,安一止觀總,捕清涼方命鳥矣。
又猶朱雀門旁三正一方,後有等三門,首無生一門,透覺範了事漢矣。
嘗檢彼《林間錄》,援引斯文喻如官路土,私人掘為像,智者知路土,凡愚謂像生。
後時官欲行,還將像填路,像本不生滅,路亦無新故之語,謂古佛偈曰。
若非範公擇法眼瞭然,豈能知毗陵師之為古佛再來也哉?且宋文潞公彥博固為當時鴻儒,往龍安寺聽僧唱彼偈,有省歸佛,集十萬人為淨土會。
臨終,安然念佛而化。
漢語佛典系列: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菩薩行系列: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