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003 《妙法蓮華經文句》疏文斷句 天台智者大師 說 門人灌頂 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法華經文句》,具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略稱《法華文句》,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是天台宗對於《妙法蓮華經》本文的主要解釋,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的開祖智顗大師,於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開講《妙法蓮華經》,就經中字句及其意義詳加解說,弟子章安灌頂筆錄成書。

  本書以天台宗的見地,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大別為本跡二門:以前十四品為如來跡(垂跡)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權顯實",即開三乘之權而顯一乘之實,闡明過去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現在開方便的權門,示真實的妙理,會三乘歸一佛乘,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以後十四品為如來本(本地)門的說法,它的要旨是"開近顯遠",即開近成的化跡而顯久遠的實本,闡明釋迦牟尼佛不是新近在菩提伽耶方纔成道的新佛,而是從遠在三千塵點劫以前久遠實成的本地本佛垂跡。

  本書將《法華經》二十八品,先依佛家通例分作序、正、流通三分:以最初的《序品》為序分,以從第二《方便品》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第十九行偈共十五品半為正說分,以從那以後到經末共十一品半為流通分。又將全經大別作跡、本二門,從第一《序品》到第十四《安樂行品》,是跡門法華;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到經末,是本門法華。這本、跡二門,又各有序、正、流通三分。

 

  第一《序品》是跡門的序分,從第二《方便品》到第九《授學無學人記品》是跡門的正說分,第十《法師品》以下五品是跡門的流通分。其中正說分又分作略、廣兩部分:從"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以下是略說開三顯一;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勤三請,豈得不說",以下是廣明開三顯一。廣明開三顯一共七品半,總分作三個階段:一為上根人法說,二為中根人譬說,三為下根人宿世因緣說,這稱為法華三週。在第一週,佛為上根人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這時候只舍利弗一人領解其說,即第二《方便品》中所說,這稱為法說周。

在第二周,佛為中根人在法說周中不能領解真實的妙理,更說三車、一車的譬喻,起初羊、鹿、牛三車是施權,後來等賜一大白牛車是顯實,這時有摩訶迦葉、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領解其說;這就是從第三《譬喻品》到第六《授記品》特別是《譬喻品》所說,稱為譬說周。在第三週,佛為下根人在以上二周中不能領解,於是說宿世的因緣併舉化城的譬喻,令其領解"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等千二百學、無學聲聞弟子因此領解;這就是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特別是《化城喻品》所說,稱為因緣說周。

  從第十五《從地踴出品》開始到"汝等自當因是得聞"是本門的序分。從同品"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彌勒菩薩"以下到第十品《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十九行偈是本門的正說分,其中第十六《如來壽量品》是正開師門的近跡、顯佛地的遠本。第十七《分別功德品》中:佛說長行是總授法身記,彌勒說偈是總申領解。從《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本門的流通分,其中:從彌勒說偈以下及第十八《隨喜功德》、第十九《法師功德》
、第二十《常不輕菩薩》三品是勸持流通;從第二十一《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賢菩薩勸發品》是付囑流通。

  本書以天台宗一家的見地把《法華》一經分作以上的科段,而其解說經的文句,也用一家所特創的四種釋,即:一、因緣釋,二、約教釋,三、本跡釋,四、觀心釋。因緣釋是以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等四悉檀為因緣來解釋法義。四悉檀義原出《大智度論》卷一,龍樹論師用它說明釋迦如來一代說法的方式,智顗轉用作釋義的準繩。悉檀原來的意義是成就。智顗追隨慧思,說悉檀是梵漢兼舉,悉是漢語,意思是遍,檀是梵語,
翻譯作施。世界悉檀,是隨順眾生所樂欲令生喜悅。為人悉檀,是隨順眾生的機宜令發起正信,增長善根。對治悉檀,是以種種法藥遍施眾生令除遣貪慾、瞋恚、愚癡等惡病。第一義悉檀,是令悟入諸法實相的妙理。約教釋是依藏、通、別、圓四教來解釋法義,起初用藏教意作淺近的解釋,其次通教、別教,最後依圓教意作深入的解釋。例如初說一心是意識,其次說是阿賴耶識,又次說是如來藏,最後說是一念三千諸法。本跡釋是依本地、垂跡二門來解釋法義。例如經初的"如是",依釋尊最初成道來解釋,是本;依釋尊中間以及現今作佛說經來解釋,都是跡。觀心釋是依觀行來解釋法義(此如解釋"王舍城"時,說王即八識心王,捨是心王的住處即五陰。觀心時,把五陰加以分析而觀為空,這是藏教。體達五陰即空,即空是涅槃,是通教。觀由伏滅五陰中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別教。觀五陰即法性,法性無受、想、行、識,一切眾生即是涅槃,不可覆滅,畢竟空寂。如此的涅槃即是真如法體,是圓教)。

  本書於顯自宗義外,隨處舉破其他家之說,尤以梁光宅法雲的《法華經義記》(二十卷,世稱《法華光宅疏》)所說為重點。

  本書系灌頂於二十七歲時在金陵聽受筆記,又六十九歲時在丹丘刪補(見"序品"標題下附註)。唐玄宗天寶七年(748),有東陽郡清泰玄朗和尚,感於本書的文勢有時凌亂、失次,因加以排比令相貫串(見卷首神迥的《天台法華疏序》)。現行本當即此本。又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詔令福州東禪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見《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本書亦當在其中。

  本書主要的註釋,是唐湛然的《法華文句記》三十卷。此外有關的撰述,有唐道暹的《法華經文句輔正記》十卷,智雲的《妙經文句私志諸品要義》二卷,《妙經文句私志記》十四卷,宋法照《法華經文句讀教記》七卷,從義的《法華經文句補註》四卷,有嚴的《法華經文句簽難》四卷,善月的《法華經文句格言》三卷,清道霈的《法華經文句纂要》七卷,還有湛然《法華經文句科文》六卷。
---【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協會編)】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您還可以到:

Readmoo 讀墨

Google play 圖書

樂天 kobo

 

相關閱讀: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1《摩訶止觀》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2《法華經玄義》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3《妙法蓮華經文句》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4《觀音玄義》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5《觀音義疏》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6《金光明經文句》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7《金光明經玄義》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8《四念處》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09《法界次第初門》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0《方等三昧行法》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1《法華三昧懺儀》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2《六妙法門》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3《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4《禪門章》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5《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6《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7《普賢菩薩發願文》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8《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19《四教義》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0《觀心論》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2 《三觀義》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3《觀心食法》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4《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5《維摩羅詰經文疏》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6《維摩經玄疏》新編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7 《五方便念佛門》新編

200 天台八教大意 疏文斷句

209 天台四教集解 疏文斷句

210 天台四教儀備釋 疏文斷句

197 大乘止觀法門 疏文斷句

202 摩訶止觀義例 疏文斷句

203 摩訶止觀義例纂要 疏文斷句

204 摩訶止觀義例隨釋 疏文斷句

205 大乘止觀法門釋要 疏文斷句

 

 

推薦閱讀:

略破中觀師刀不自割義

關於玄奘三藏於印度會破中觀宗的論據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中論研習》中觀根本論〈青目釋直譯〉試讀

問:漢語佛教古德並不懂梵文,彼等所說誤解中觀、唯識等義

問:藏語應成中觀勝於漢語唯識見。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瑜伽經》波顛闍利、自在黑、陳那、世親

破真常唯心論,阿賴耶識若不受熏,即無生死、涅槃差別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關於近代學者舉《梵網經》偽經一點想法

一知半解者,最容易產生曲解

這不是苦,是什麼?

日本新年號:令和與《雜阿含經》

思辨的正信

五月二十四日,值得所有為了生命而思辨人生為何的人慶祝

執無為有體常住,能生一切,何異外道冥性等耶?

我與他者

正信應當去除奴性思想

《瑜伽師地論》與淨土法門

陽明學與明治維新

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

如愚所分別,外境實皆無

〈有漏世間無不是苦〉

瑜伽燄口,又為施食

我見與心識

沒有教養,再怎麼修行也無用處。

如何觀察五心輪?

為什麼幫助別人反而被人害呢?

重返洛陽龍門石窟 世界文化遺產

談談妄語

樹木植物等類能成佛嗎?

《唯識道次第略》

關於《梵網經》,唯識宗是否共許?以及無佛性與卜筮義。

略破中觀師刀不自割義

大乘學佛者之通病

於事者,一切世俗現象活動

更深沈的專注力

《唯識宗談如來藏義》

人類比動物可憐

現世之苦

散讀隨筆:羽溪了諦、印光法師文鈔、臺灣騰照大師

菩薩行

漢語不深刻,學佛也不會深刻

佛陀如何開示人要孝養父母?

無知

日本富山安居寺善無畏三藏

《大寶積經》‧〈三律儀會〉破邪空義

生是我,非不生

戒殺三品

善學忍辱

點評日本天台宗最澄《守護國界章》 一二

形色谷響假觸應不是彼處?

智者不重複歷史,愚者重複歷史

群盲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但依古釋,所據不同

雖為菩提心,亦是生滅事

清澤滿之是誰?

問:未證初地是否能伏貪欲?

日本奈良東大寺四聖、秋篠寺善珠隨記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問:何須學因明?是彼此辯論嗎?

虎頭山關公信仰隨記

文本原創與模仿

略述法相義 Hackmd版

《法華》三問

不懂愛人,如何愛真理?

一問:中觀破相為宗,勝於唯識帶相為宗。

汝僧佉經中說鉢羅陀那不生如常,遍一切處亦處處去。

日本法相宗 德一菩薩略

問:無情之法, 佛授記嗎?

問:四智心品應當為常否?

第一義中諸業不生

如何學習一部經論?

慈恩宗高原明昱系

問:禪觀(禪修)之中,是否有諸邪相?若有,如何辨別?

異部宗輪論部派佛教心智圖

鑑真和上展

名言戲論

《天台教隨函目錄》(并序) 疏文

同種相殘

淡泊明志,義學致遠

如何觀死相?

 

 

唯識宗:

A001.《瑜伽師地論》新編 彌勒菩薩等造

A006.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菩薩地真實義品》解譯

A045.《瑜伽師地論釋》新編

A125.《瑜伽師地論記》新編

170 瑜伽師地論略纂 疏文斷句

A021.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新編

A022.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新編

A023.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新編

《大乘法苑義林章》新編

A005. 《成唯識論述記》新編

A004. 《成唯識論》新編

A024. 《大乘唯識論》新編

A034.《成唯識寶生論》新編

A037. 《唯識二十論》新編

A038. 《唯識二十論述記》新編

A039. 《唯識三十論頌》新編

A040.《唯識論》新編

A128.《唯識義林》略解

A130.《成唯識論述記序釋》新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一)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二)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三)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四)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五)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六)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七)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八)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九)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一)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二)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三)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四)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五)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六)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七)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八)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十九)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二十)

唯識對法(一)

唯識對法(二)

唯識對法(三)

唯識對法(四)

唯識對法(五)

唯識對法(六)

唯識對法(七)

唯識對法(八)

唯識對法(九)

唯識隨筆 三十七篇

佛法料簡隨筆

A129.《略述法相義》新編

A015. 《三自性論》新編

A016. 《三無性論》新編

A017. 《大乘五蘊論》新編

A018. 《大乘成業論》新編

A019. 《大乘百法明門論》新編

A020. 《大乘百法明門論疏》新編

A025. 《大乘莊嚴經論》新編

A026. 《大乘廣五蘊論》新編

A027. 《中邊分別論》新編

A028. 《六門教授習定論》新編

A029. 《方便心論》新編

A030. 《因明入正理論》新編

A031. 《因明入正理論疏》新編

A032. 《因明正理門論本》新編

A033. 《如實論反質難品》新編

A034.《成唯識寶生論》新編

A035. 《佛地經論》新編

A036. 《取因假設論》新編

A042. 《無相思塵論》新編

A043.《集量論略解》新編

A044.《業成就論》新編

A046. 《解捲論》新編

A047.《轉識論》新編

A048. 《攝大乘論》(佛陀扇多)新編

A049. 《攝大乘論》(真諦) 新編

A050.《攝大乘論本》新編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4. 《辯中邊論》新編

A055.《辯中邊論述記》新編

A056. 《顯揚聖教論》新編

A057.《顯識論》新編

A058. 《觀所緣緣論》新編

A059. 《觀所緣論釋》新編

A060. 《觀總相論頌》新編

A062.《金剛般若經贊述》新編

A090.《大寶積經論》新編

A091.《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新編

A092.《彌勒菩薩所問經論》新編

A093.《寶髻經四法憂波提舍》新編

A094.《涅槃論》新編

A095.《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新編

A096.《遺教經論》新編

A097.《⽂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新編

A098.《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新編

A099.《轉法輪經憂波提舍》新編

A100.《三具足經憂波提舍》新編

A101.《⼤乘四法經釋》新編

A126.《解深密經疏》疏文斷句

168 妙法蓮華經玄贊 疏文斷句

227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 疏文斷句

229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疏文斷句

230 入楞伽經 疏文斷句

231 大乘入楞伽經 疏文斷句

232 解深密經 疏文斷句

233 深密解脫經 疏文斷句

234 大乘密嚴經(地婆訶羅本) 疏文斷句

235 大乘密嚴經(不空本) 疏文斷句

236 注大乘入楞伽經 疏文斷句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