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習觀行,凡有三通明禪:一則次第;二、非次第;三、赴緣不定,或次不次。若次者,初從安般數息、欲界、未到、四禪、四無量、四空、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九想、十想、八念、八背捨、勝處、一切處、變化、六通、九定、奮迅、超越等行行諸禪。次從五停心、四諦十六行生諸品道無漏根、十智等行慧諸禪,乃至於佛三十四心,樹下跏趺,斷惑成聖。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您還可以到:
相關閱讀: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玄奘三藏所翻《大般若經》並未說三性,顯見三性說非般若所說。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