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瑜伽》大論云:「若有人問言:菩薩以何為本?應決定答言:以大悲為本。」《瑜伽》本係出一切有部,故重對法,然菩薩對法論中,亦倡三性、三無性真義,以眾生不知、不解、不證,故而不明三轉法輪之真勝義諦。
《宗鏡錄》云:「夫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境界,元是第八阿賴耶識親相分,唯本識所變。」然俗人執識之見分為我愛,執識之相分為幻有。故聖 龍樹菩薩於其《大智度論》明示修毗曇者恆執一切法有、為對,錯解空性者繆執一切法皆空宗,錯執因果亦空宗,是為惡取空宗。以是故,是以三轉法輪為我 世尊重演妙道,一切唯識故。初阿含觀五蘊無常、苦、空、無我。次方等觀一切法皆緣起、亦空亦有、非空非有,法法無性義。末後倡演最勝妙道唯識正理,直趣真空妙有、雖俗諦契證萬法唯識、唯心所現。然於真勝義諦心言俱斷、雙唱亦真亦俗、非真非俗之不落有為、無為之圓成實性,何為圓成實性?一切法、法性本清淨義 故。是故,名言唯顯境、表義二類,法不落言詮故能以文字述記、性則一切法無自性義故而非修得、乃所顯得之勝義勝義諦,是為一真法界。
《密嚴》為《大樹》、《華嚴》等諸經奧旨宗義,非一般凡、愚能契、能證、能會。今者《瑜伽》所演菩薩真實義者,雖不明言《密嚴》大義,然修學菩薩乘者,亦應當如此依教奉行,由聽聞、思維、修學漸次證踐。《大寶積經》亦演實證妙趣義,唯我凡夫二障覆閉、無始無明薰之甚久,故無始劫以來,轉生人同分者,莫不以色身、族姓、財位、眷屬為我、我所,錯執之為真我、實我、第一義我、我所有。殊不知此受用我、我所之見、相本屬諸法因緣和合、異熟果報所變現,是為幻化、無 常、苦、無我之無自性、純異生愚夫之遍計所執性也。唐 窺基大師於其《成論述記》中云:「本頌成中道之義著,唯謂簡別遮無外境,識謂能了詮有內心。識體即唯持業釋也,識性、識相皆不離心,心所、心王以識為主, 歸心泯相總言唯識。唯遮境有,執有者喪其真;識簡心空,滯空者乖其實。所以晦斯空、有長溺二邊,悟彼有空高履中道。」《楞伽》五種姓、《大般若》四種姓, 義在詮旨菩薩本性種性,或阿羅漢位捨異生性障。
為啟後學開建三時教之義磲。《菩薩藏》義者,為菩薩對法論之摩怛理迦、莊嚴佛事之義,然勝義者,唯離言去相顯性之真如法性,今之以文字般若書諸法界,契入諸佛奧底,菩薩修學內、因、醫方、工巧、乃至聲明五明者,義在自利利他、諦觀諸法緣起善巧、方便度引異生俱菩薩種性者,開佛知見、逆生死流之大海。廣引菩薩利行諸事、實無度盡眾生莊嚴事,以一切法無自性、依他清淨亦圓成、圓成實性唯真如勝義 故。奉行者,依此入門論述作引三轉法輪之修道次第、菩提開演,必為菩薩種性之悲願俱覆、利行、同事。冀此菩薩真實義共修契證如是因、果、本、末、究竟等之三自性、三無性義。
願景:
針對經論除了進行原有的卷數外,採用EPUB3與PDF格式繁體中文電子書數位化,推行重新斷句與編輯校對、新式標點符號,方便學人學習中觀、唯識與阿毗達摩的經論,讓學習佛典的法友們,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平板、電腦閱讀與做筆記等重點。
計畫:
目前計畫針對以中觀、唯識、阿毗達摩為主的經律論,重新編輯校對、製作出版 。若要另行印刷、流通出版,請與我們聯繫: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菩薩藏佛教學會,目前已經出版:
日本東密 真言密教《空海大師全集》四十五部
日本天台密教《慈覺大師 圓仁 集》十一部
日本東密新義真言宗初祖《興教大師 覺鍐 集》二十五部
日本東密新義真言宗實際創始人《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十部
《大日經疏 集》十八部
《金剛頂經疏 集》七部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三部
延伸閱讀:
菩薩藏佛教學會題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