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基師《義林章》所言「宗」者義:「夫論宗者,崇、尊、主義,聖教所崇、所尊、所主名為宗故。且如外道、內道,小乘、大乘,崇、尊、主法,各各有異,說為宗別。」而漢語所言「宗」者義,大抵為根本義、主旨義,雖亦有祖廟、祖先等義,或派別義,然宗之本究為以崇敬、尊敬之主義作為學習聖教之依據。
然今大多數僅只剩下派別義或山頭義爾,此即眾生我見而非中道義。
龍樹傳提婆,提婆傳羅睺羅與龍智,羅睺羅傳青目、龍智傳堅慧。青目傳清辯與須利耶蘇摩,清辯傳智光、須利耶蘇摩傳鳩摩羅什。又日僧凝然說:「龍樹授龍智菩薩及提婆菩薩,此⼆⼤輪師竝肩施化,龍智授于清辨菩薩清辨授智光論師,智光授師⼦光菩薩。」
鳩摩羅什傳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曇影、慧嚴、慧觀、僧導、道常、道標十哲。
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又稱「關中四聖」。
僧叡、僧肇並稱「三論宗二祖」。僧肇為什公所言:秦人解空第一者。肇公又於罽賓人佛陀耶舍譯場聽《長阿含經》等,而什公又曾於佛陀耶舍三藏處受學,佛陀耶舍又稱大毘婆娑。
僧肇傳之河西道朗,道朗傳之攝山僧詮,僧詮傳之興皇法朗,法朗傳之吉藏。吉藏傳於慧朗、高麗僧慧灌、智凱、碩法師。然據日本三論宗說道生傳曇濟,曇濟傳河西道朗。
高麗僧人慧灌傳福亮,福亮傳智藏,智藏傳日本智光(元興寺)、日本禮光(元興寺)、日本道慈(大安寺)。日本智光(元興寺)、日本禮光(元興寺)傳靈叡。碩法師傳元康,元康傳日本道慈(大安寺),道慈又於善無畏三藏處授學唐密,道慈後傳善讓。爾後又有安澄著《中論疏記》大顯中觀。日僧快慶又做《中觀論二十七品別釋》,序文引什公弟子曇影《中論序》。
又日僧凝然師說:「慧灌授福亮僧正福亮授智藏僧正智藏竝授道慈律師禮光法師矣。道慈授善議⼤德善議授勤操僧正勤操授安澄⼤德。 如是相承今不絕。」
關於什公,《肇論疏》卷中又說:
「什法師七歲出家,先學小乘諸論,至年十三,從參軍王子須利耶蘇摩受學。
蘇摩兄弟二人,兄名須利耶跋陀,弟名須利耶蘇摩。
蘇摩才辨絕倫,兄及諸人皆從受業。
蘇摩為什說《阿耨達經》,什聞陰界諸法皆空無相,怪而問曰:「此經更有何義,而皆破壞諸法?」答曰:「眼等諸法,非真實有。」
什既執有根,彼據因成無實,於是研覈大小,往復移時。什方知理有所歸,遂專務方等,因廣求義要,受誦《中》、《百》、《十二門》等,故云少踐大方也。」
是為漢語中觀傳承略。學漢語佛教者,不可自輕,亦不可慢心於人。
另外,金陵刻經處於光緒二十五年(1900年)的《三論玄義》版本所附〈三論宗傳承系譜〉,與《日本大藏經》(1914年)〈三論宗傳承系譜〉相當。
而中野達慧(1871~1934)擔任《卍大藏經》和《卍續藏經》、《日本大藏經》編纂刊行,於此之前曾往清國蒐集各種佛經,或許可能於當時收集到金陵刻經處刊行《三論玄義》版本所附〈三論宗傳承系譜〉。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圖一至四為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另外,關於漢語中觀宗 吉藏大師於世俗勝義諦的論述: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天台宗: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B021《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新編
漢語中觀宗:
相關閱讀:
唯識宗:
A051.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新編
A052. 《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A053.《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新編
唯識文章:
關於唯識宗安慧、圓測、起信論爭議,兼說在家居士能否領導僧團一點意見
問:無著菩薩並未認可世親菩薩的唯識學,可見唯識學並非瑜伽行派的正宗。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佛正因》:
菩薩行系列 W003 《成佛正因》-真如、佛性、第八識、無漏種諸義辨正
《成佛正因》第一義空真如但為一切有情依因,阿賴耶識非迷悟依義
《成佛正因》本有性無漏種名為佛性,第八識有漏無漏皆非成佛正因義
《成佛正因》一切眾生中同有真如,共一正因者,即是同數論外道義
《成佛正因》真如非有為法種,真如能生有為法者,違第一無常法為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