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頂經疏 集》

所言界者名爲性,分種類之義,謂諸有情身中五智如來之性,有此性故有修習是祕密教者必得開顯曼荼羅海會,是故雲阿闍梨釋云:界者性也,明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情身中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毘盧遮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也。 又性是實性,實性即是理性,極實無過,即佛性異名,即毘盧遮那法身如來之性,具此理故一切有情悉當顯得祕密三身,理必有覺,猶如金寶必有光明。 總共收錄: 《金剛頂經疏集》以《金剛頂大教王經》於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所收經論著疏為主。

286《金剛頂經疏 集》七部 台灣 王穆提 集

此瑜伽經大分為二。初偈頌總相歸讚。次長行等自他利行。於諸頌中復分為二。初偈四句普歸命三寶(應知)次下別歸聖會。於中復為二。先十句歸命五分如來。後十句歸四大菩薩。初十句中金剛身語意等四句歸讚毘盧遮那佛。次雄猛阿閦已下六句歸四方如來(應知)後十句歸四大菩薩。於中初二句讚禮金剛藏菩薩。次二句讚禮虛空藏菩薩。第三兩句讚禮觀世音菩薩。第四兩句讚禮毘首羯磨菩薩。第五兩句結德總歸(應知)此上兩句等西方集瑜伽者大阿闍梨先以勝相讚禮置之經首。一切經首皆隨彼門先安讚禮偈此方先德略而不譯(應知)次我今於百千頌金剛頂等總四十字述經題目。此經有百干頌廣本。非此土所聞。竝是諸佛大菩薩等甚深祕密境界相。亦非聲聞緣覺及人天小智之所聞知。

286《金剛頂經疏 集》七部 台灣 王穆提 集

 

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出淺略之行相也。其中廣相根未有堪。此略瑜伽西國得灌頂者說授相付。而其廣本亦不傳之。其百千頌本復是菩薩大藏經中次略也。其大經本。阿闍梨云經夾廣長如床。厚四五尺有無量頌。在南天竺界鐵塔之中佛滅度後數百年間無人能開此塔。以鐵扉鐵鎖而封閉之。其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有大德先誦持大毘盧遮那真言。得毘盧遮那佛而現其身及現多身。於虛空中說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即滅。即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此大德持誦成就願開此塔。於七日中遶塔念誦。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乃開。塔內諸神一時踊怒不令得入。唯見塔內香燈光明一丈二丈。名華寶蓋滿中懸列。又聞讚聲讚此經王。時此大德至心懺悔發大誓願然後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尋閉。經於多日讚此經王廣本一遍為如食頃。得諸佛菩薩指授所堪記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門還閉如故。爾時書寫所記持法有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者菩薩大藏塔內廣本絕世所無。塔內燈光明等至今不滅此經百千頌本此國未有。此略本至此土者於開元之初金剛菩提三藏阿闍梨云。我從西國發來度於南海其有大船三十餘隻。一一皆有五六百人。一時同過大海行至海中逢於大風。諸船及人竝皆漂沒。我所附船亦欲將沒。爾時兩本經夾常近於身受持供養。其時船主見船欲沒。船上諸物皆擲海中。當時怖懼忘收經夾。其百千頌亦擲海中唯存略本。爾時我發心念作除災法大風便止。去船周迴可一里餘風水不動。船上諸人皆歸於我。漸漸發來得至此岸來到此國。於開元七年中至於西京。一行禪師求我灌頂。聞有此異希有法門乃令伊舍羅譯為漢文。一行等乃親自筆受。一依梵本次第而述其意不失句義未圓。此以竊觀諸修行者縱有尋讀莫知所從。又淺智愚識亦為難入。今以此承旨授頗得其趣。祕密之旨略在文言屬。法流行強開方便。分別門標其旨歸即此經長行自他利行中復分為二。初從若修行者下乃至修習瑜伽結加已來總門。為祕密莊嚴內證大智。見法成就得如來處自利也。第二從修習瑜伽下至經末已入總門。為善巧建立祕密智相攝取眾生令入佛位利他行也。亦可通為一門竝皆俱有自他利行也。於前自利門中復分為三。第一從初乃至或大菩薩坐結加已乃至隨意作之等。總是三業四儀淨除業障法。第二從行者欲自清淨下乃至復自思惟所持祕密明至已來。總是入智三摩地門諸佛境界實相智印法。第三從復自思惟下乃至修習瑜伽已來。

 

相關閱讀:

【出版】唐密三大部《大日經疏 集》《金剛頂經疏 集》《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Gi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