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類智忍時已斷、已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

「復次,如是三結已斷已遍知,乃至阿羅漢猶相似轉。 謂有身見結:苦類智忍時已斷、已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謂作是說:「我缽、我衣、我同住、我弟子、我房舍、我資具。」於無我中,而說有我。


戒禁取結:道類智忍時已斷、已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如洗手足住阿練若,但畜三衣,常行乞食,乃至具足受持十二杜多(頭陀)功德,謂得清 淨。曾聞「尊者路摩尚祇迦(舊譯:聾摩奢恆耆迦),雖是阿羅漢,每日洗浴謂得清淨。」此類極多。

疑結:道類智忍時已斷、已遍知,諸阿羅漢猶相似轉。謂阿羅漢遠見豎物,便生猶豫,杌耶?人耶?為男?為女?若見二路亦懷疑惑,此是正道?非正道耶?見二(三)衣缽亦懷猶豫,是我所有?他所有耶?如是一切。」---《大毘婆沙論》卷 46〈結蘊‧不善納息第一之一〉

於修瑜伽中,捨、淨念觀著實受用許多,也改變自身習氣許多。當隨時能夠保持淨念相續的定力時,世間上許多的誘惑、或者自身過往的自我也會逐漸伏除,這個對身在世間、未出家者受益良多,避免、爭奪世間無意義的誘惑故。

所以你說世間上修行者未轉化自身習氣而言有修行者,無有是處。因為他們只是將佛法落入於觀念、知識上,而非現量的觀察欲、色、無色界諸多執取之事。

( 米澤上衫美術館窗外的哲學之樹?無需去北海道看那一棵樹、也無須去京都看哲學之道,對於京都的哲學之道,依稀記得道路口的前方旁有一家販售自身炸豆皮的老店面,沾點醬油、或拌少許鹽,即能夠飽食一日,隨處都有哲學之道、哲學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