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修得煖位,貪利養故退

「菩薩於定位,觀影唯是心;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想。
如是住內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後觸無所得。」---《分別瑜伽論》


玄奘三藏《攝大乘論本》、無性菩薩《攝大乘論釋》皆引此頌。《分別瑜伽論》所言此位菩薩,雖得修觀,猶帶相故,未能證實,是故觀影唯是心,遣遍計執而證真後相見道證依他起性,通達位中無分別智於所緣境都無所得,有空之相,時不現前,唯識真理,方名證得。十回向位前修因緣觀,十回向位後修唯識觀,菩薩於定位,觀影唯是心者,為十回向位後四加行煖位,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想為四加行頂位,如是住內心,知所取非有為四加行下品忍位,次能取亦無為中上忍位,後觸無所得為正入初地聖位以世第一法時促而少故不說。

二乘證初果亦需歷四加行,是故婆沙首章即闡釋世第一法。然昔者提婆達多亦證四加行煖位,雖非正入聖位初果,亦能了知四加行煖位義,然既已了義何故退之?貪名利故、求利養故而退,以心貪色法故退煖位。(註1)

提婆達多身受無間,受中有身,多諸劇苦,《婆沙》言:「受中有身,然以迅速難可覺知故作是說。初一剎那死有蘊滅,中有蘊生,後一剎那中有蘊滅,生有蘊生。由此迅速難可覺知。」

註1:
提婆達多修得煖位,如《婆沙》 卷六說。

提婆達多,已修得煖,不久得頂,著名利故還退失煖,復斷善根於頂應得而不得故,說名頂墮非已得退。

如《婆沙》卷六:
「問若爾天授應未得頂,彼起邪見斷善根故。伽他所說。當云何通?如說:

愚夫眾所識  是名為失利
白法皆滅壞  應知從頂墮
此頌世尊,為天授說,是則天授,從頂退已,而斷善根。云何乃言,捨此頂已,必不斷善?答依未得退說頂墮言,提婆達多,已修得煖,不久得頂,著名利故還退失煖,復斷善根於頂應得而不得故,說名頂墮非已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