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識成智

. 轉識成智:
識為有漏位:是故末那依現境所生緣,如生為人即以人識觀待世間、如生為畜生,即以畜生有情觀待世間。所以世間人多貪瞋癡者,依其本識所變見相執之為真,故求不得苦、慢、驕、妄語而不知。所以,今日有人愚癡、驕慢,你不能怪他,只是他不了知生命實相而以己為勝、有我故、身見我未斷故。


智為無漏位:雖所識境不現在前,⽽能不忘。不限時處,於⼀切境常不愚迷,無分別⾏能起受⽤佛智影像。是故密嚴經證賴耶藏識為自受用身、密嚴實土,身土皆自在義。

成唯識論:
「此轉有漏⼋、七、六、五識相應品,如次⽽得。智雖⾮識,⽽依識、 轉識為主,故說轉識得。⼜有漏位,智劣識強;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為勸有情, 依智捨識,故說轉⼋識⽽得此四智。」

述記:
「第四、轉何識,得何智⾨。」
「⼋、七、六、五」等,「如次⽽得」。無性菩薩及《莊嚴論》說。觀智轉五識等,此中唯轉第六識得。《佛地論》中有⼆師說:彼⾮次故; 說法斷疑,⾮五⽤故。廣如《佛地》 ,不能繁引,與此無違。轉識得智所以,此中因解捨識、得智,因更重成所轉以識為主,例所轉得以智為主。有⼆復次‥初釋,可解。第⼆釋中,「識」是分別,「有漏位」「強」。 「智」為決斷,「無漏位」勝。轉強為強,故⾔得智。此中因解捨識、得智,因 更重成,名智所由。」

今引《攝論‧無性釋》 :
如《攝論‧無性釋》卷九中云‥ 由轉阿賴耶識等⼋事識蘊,得⼤圓鏡智等四種妙智,如數次第,或隨所應。當知此中轉阿賴耶識故,得⼤圓鏡智。雖所識境不現在前,⽽能不忘。不限時處,於⼀切境常不愚迷,無分別⾏能起受⽤佛智影像。 轉染汙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現觀時,先已證得;於修道位,轉復清淨;由此安住無住涅槃, ⼤慈⼤悲恆與相應,能隨所樂現佛影像等。 轉意識故,得妙觀察智,具⾜⼀切陀羅尼⾨、三摩地⾨,猶如寶藏於⼤會中,能 現⼀切⾃在作用;能斷諸疑,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