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於來夏束身長坐繫念在前,始三七日發少靜觀,見一生來善惡業相,因此驚嗟倍復勇猛,遂動八觸發本初禪自此禪障忽起,四肢緩弱不勝行步,身不隨心,即自觀察,我今病者皆從業生,業由心起,本無外境。反見心源業非可得,身如雲影相有體空,如是觀已,顛倒想滅,心性清淨,所苦消除。
又發空定心境廓然,夏竟受歲慨無所獲自傷昏沈,生為空過深懷慚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間霍爾開悟,法華三昧大乘法門一念明達,十六特勝背捨除入,便自通徹不由他悟。
後往鑑最等師,述己所證,皆蒙隨喜,研練逾久前觀轉增,名行遠聞四方欽德,學徒日盛機悟寔繁,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敷揚引喻用攝自他。」
禪師發十六特勝八背捨,由此可知已得四禪,十六特勝於諸多禪教、阿毗達摩、或者大眾部義的『中陰經』皆有說明。由是可見,當時修學止觀、對法者多矣,慧文禪師經由二十一日(三七日,即為三個七天,總共二十一日。)連續修禪定而發起根本初禪,初禪者,必伏五蓋,出定後,伏五蓋現象亦存,並不會因出定後而消失。伏五蓋後,或者隨分隨自身過往異熟果引生種種境界,或見一生善惡業相、或知他心相想、或知世俗種種,此皆為俗諦伏五蓋前所現起之現象,有觀慧者即能了知諸法實無我、無常,而能漸伏五蓋。
或有人言十六特勝初禪亦得,然正義者為四禪非初禪,四禪最勝故,若遇人說修法華三昧者,其人若不證四禪,則知但為空解而非實義,三乘止觀四禪互通,然唸佛三昧則不同,唸佛三昧能令行者從未至定、進而得證初、二、三、四、乃至三明六通,如大集菩薩唸佛三昧分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