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有為取證無為,不離無為取證有為。
諸經所言,不見得皆為談勝義諦,有時偏談心王、有時偏談世俗諦諸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四禪、八定,不能混為一談皆為勝義諦。
不過在勝義諦的部份,談的確實不是在於根本心上,而在於滅諦(或說為三無為、六無為、二空真如、空之性)。
各偏一邊皆不可取。前人何故以性寂作為主軸?主因在於立性寂方能料簡、辨別何謂不正見?何謂正見?
然而天台所言,智者與湛然所言各有不同,智者還是以性寂作為主軸,到了湛然(天台七祖)在『法華五百問論』則是以真如隨緣、隨緣不變作為所立宗義。
然『成唯識論』說:「若有漏心性是無漏,應無漏心性是有漏,差別因緣不可得故。又異生心若是無漏,則異生位無漏現行應名聖者。若異生心性雖無漏而相有染不名無漏無斯過者,則心種子亦非無漏,何故汝論說有異生唯得成就無漏種子,種子現行性相同故。然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後勝進位熏令增長,無漏法起以此為因,無漏起時復熏成種。有漏法種類此應知。」
說的卻是與一切有部義是相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