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義十一家

三論宗 吉藏大師於「大乘玄論」中提到了南北朝、隋朝諸家佛性義,共十一家,若加涅槃宗則為十二家之說,其實,到了現代,許多人所建立的立論也不出這十一家之說。

佛性義十門:「...古來相傳,釋佛性不同,大有諸師。今正出十一家,以為異 解。就十一師皆有名字,今不復據列,直出其義耳。


第一家云,以眾生為正因佛性。故經言:「正因者,謂諸眾生;緣因 者,謂六波羅蜜。」既言正因者,謂諸眾生,故知以眾生為正因佛性。又言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故知眾生是正因也。

第二師,以六法為正因佛性。故經云:「不即六法,不離六法。」言六法者,即是五陰及假人也,故知六法是正因佛性也。

第三師,以心為正因佛性。故經云:「凡有心者,必定當得無上菩提。」以心識異乎木石無情之物,研習必得成佛,故知心是正因佛性也。

第四師,以冥傳不朽為正因佛性。此釋異前以心為正因。何者?今直明神識有冥傳不朽之性,說此用為正因耳。

第五師,以避苦求樂為正因佛性。一切眾生無不有避苦求樂之性,實有此避苦求樂之性,即以此用為正因。然此釋復異前以心為正因之說,今只以避苦求樂之用為正因耳。故經云:「若無如來藏者,不得厭苦樂,求涅 槃。」故知避苦求樂之用為正因佛性也。

第六師,以真神為正因佛性。若無真神,那得成真佛?故知真神為正因佛性也。

第七師,以阿梨耶識自性清淨心為正因佛性也。

第八師,以當果為正因佛性,即是當果之理也。

第九師,以得佛之理為正因佛性也。

第十師,以真諦為正因佛性也。

第十一師,以第一義空為正因佛性。故經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故知第一義空為正因佛性也。


然十一家,大明不出三意。何者?第一家以眾生為正因,第二以六法為 正因,此之兩釋,不出假實二義,明眾生即是假人,六法即是五陰及假人 也。次以心為正因,及冥傳不朽、避苦求樂及以真神、阿梨耶識,此之五 解,雖復體用真偽不同,並以心識為正因也。次有當果,與得佛理,及以真諦、第一義空,此四之家,並以理為正因也。

….
故知上來十一家所說正因,以是為是故,並非正因佛性。若悟諸法平等無二,無是無非者,十一家所說並得是正因佛性。」

位於浙江省紹興縣的嘉祥寺。高麗僧慧灌曾從吉藏大師學三論,爾後回高麗後,續傳至日本,為日本三論宗始由。吉藏師著述有40多部,現存26部,主要有:《華嚴經游意》、《淨名玄論》、《維摩經義疏》、《維摩經略疏》、《勝槃經寶窟》、《三論玄義》、《中觀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法華論疏》、《二諦章》、《大乘玄論》等。

除了窺基、慧沼、智者、法藏、澄觀等著述外,吉藏師的著述也曾於學習般若系經論中,對於其著述內容多所著迷、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