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禪斷五蓋,以二禪斷覺觀。

「以初禪斷五蓋,以二禪斷覺觀,以三禪斷喜,以四禪斷樂,以空入定斷於色想乃至瞋恚及種種想,以識入定斷虛空,以無所有定斷識入想,以非想非非想定斷無所有。


以無常見斷於常想,以苦見斷樂想,以無我見斷我想,以不淨見斷淨想,以過患見斷於愛想,以無染見斷於欲想,以滅見斷集,以消見斷厚,以分見斷聚,以生滅見斷常,以無相見斷相,以無作見斷作,以空見斷入,以增上慧見斷執著,以如實知見斷無明執,以過患見而斷居執,以彼觀見斷不彼觀,以轉散見斷和合執。

以須陀洹道斷見一處煩惱,以斯陀含道斷麁煩惱,以阿那含道斷細煩惱,以阿羅漢道斷一切煩惱,此謂不越戒思戒護戒威儀戒。此謂戒。」---《解脫道論。分別戒品》阿羅漢優波底沙 造

刊行大正藏100卷本的高楠 順次郎弟子長井真琴為日本巴利文最早投入研究的學者之一,其發現尊者覺音所著《清淨道論》有多處參酌《解脫道論》。其實《清淨道論》也與《瑜伽師地論》修瑜伽的止觀多所關聯。

有些學者認為《清淨道論》對《解脫道論》內容多所評破、或者持參酌《解脫道論》而作《清淨道論》。其實這些都為無義,修學止觀者,應當針對論文內容多作思維、觀察,許多佛學者的研究,只能當成參考,研究與解脫無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