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國、東南亞三個地區的佛教,都可說是佛教母體,也都正在重新生長。中南半島有近四、五億人口,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口,印度有十億人口,這佔世界二分之一龐大人口的佛教母體,其社會發展卻都落後於西方國家。值廿一世紀,歐洲發生經濟危機,美國世界大國地位,也因中東戰爭拖累經濟而動搖。反之,東方正在崛起!而此時,做為佛教母體,做為佛教發展最好沃土的中國、東南亞跟印度三個地區佛教,都面臨了:朝什麼方向發展?如何發展?將面對什麼挑戰?等嚴肅問題。
反觀台灣佛教,屬北傳佛教一系,六十多年來沒有社會動盪,在日據時代佛教旺盛基礎上,加上蔣介石帶來的大陸佛教菁英,得以在兩代長老領導下蓬勃發展。台灣的政治、經濟、教育、傳統優良文化等等,對台灣佛教的發展,提供最好的發展土壤,使台灣佛教成為二十世紀末,世界佛教的模範生。
台灣佛教最重要價值,在於能隨二十世紀人類文明劇變過程中,適應整個時代潮流之眾生業感,在超過一甲子的漫長時間中,亦步亦趨的跟著世界主要潮流的趨勢、形態而生存發展。所有佛教在時代潮流下所面對的業感、所面對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可能呈現的成果,都可在台灣佛教看到一些端倪、徵兆、成果或啓示。台灣雖然小,卻可做為未來廿一世紀,這三大佛教區塊發展的典範、模型。雖然台灣佛教的經濟不一定能支持三大區塊佛教的發展;台灣佛教的人力也未必能分身到三大區塊去弘法播種,可是它的理念、形式,卻是三大區塊佛教的教材、典範。
筆者不揣淺陋,將二十年來隨不同時節因緣,所撰寫台灣佛教相關各問題的不成熟文章,部分修訂後結集出版,或可藉此與關心佛教發展之同道,一方面檢視台灣佛教的過去,瞻視未來;一方面為三大佛教區塊提供端倪、徵兆,做為不同角度的省思。是為本書因緣、動機。
下載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