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三乘。《涅槃經》說,譬如病人,有其三種:
一、若遇良醫,及與不遇,決定可差;
二者、若遇即差,不遇不差;
三者、遇與不遇,決定不差。
即以大乘為初(若遇良醫,及與不遇,決定可差),二乘為次(若遇即差,不遇不差),無種性(遇與不遇,決定不差)為第三。
又有三乘:
一、菩薩乘;
二、獨覺乘;
三、聲聞乘。
所以契經說:「為求菩薩者,說應六波羅蜜法,乃至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此三乘文,處處非一。
或說四乘。《勝鬘經》言:「攝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荷四重任,謂離善知識,無聞非法眾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聲聞者,授聲聞乘;求緣覺者,授緣覺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
或說五乘。前三如前,第四、人乘,第五、天乘。《善戒經》等說,無種姓人,無種姓故,唯以人天善根而成就之。又《稱讚大乘功德經》、十卷《楞伽》第八卷說五乘,三乘如前,第四即是種種姓乘,第五方是人天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