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二十一) - 自念、不自念

《唯識春秋》(二十一)
《唯識春秋》(二十一)

自念、不自念

時,波斯匿王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云何為自念?云何為不自念?」復作是念:「若有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者,當知斯等為不自念。若復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知斯等則為自念。」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獨一思惟,作是念:『云何為自念?云何為不自念?』復作是念:『若有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者,當知斯等為不自念。若復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知斯等則為自念。』」

佛告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若有行身惡行、行口惡行、行意惡行者,當知斯等為不自念。彼雖自謂:『為自愛念。』而實非自念。所以者何?無有惡知識所作惡不念者,所不念不愛者,所不愛所作如其自為自己所作者,是故斯等為不自念。

「若復,大王!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當知斯等則為自念,斯等自謂:『不自愛惜己身。』然其斯等實為自念。所以者何?無有善友,於善友所作念者,念作愛者,愛作如自為己所作者,是故斯等則為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