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共 2 頁
出自日本 珍海師《三論玄疏文義要》:「自口傳血脈。
文殊、馬鳴、龍樹、提婆、青目、青辨、沙車、羅什、曇影、僧叡、道生、僧肇、道融、道恒、惠嚴、惠觀、(已上八宿竝出。)道朗、僧詮、法明、嘉祥、(已上四師次第。)元康、玄湜、(已上漢。)道慈律師、善議大德、勤操僧正、願曉律師、尊師聖寶僧正、延敒僧都、觀理權大僧都、澄心僧都、在慶律師、有慶大僧都、顯眞、永觀律師、覺樹僧都、智藏僧正流可尋之,別記之。」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圖一至四為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另外,關於漢語中觀宗 吉藏大師於世俗勝義諦的論述:
先就世諦明有八句:
第一、從俗諦單假入俗諦單中,假有不名有,即是假有入非有;
第二、從俗諦單中出俗諦單假,非有假說有;
第三、從俗諦複假入俗諦複中,假有假不有入非有非不有;
第四、從俗諦複中出俗諦複假,非有非不有假說有非有;
第五、從俗諦單假入複中,假有入非有非不有;
第六、從俗諦複中出單假,非有非不有,假說為假有;
第七、從俗諦複假入單中,假有不有入非有;
第八、從俗諦單中出複假,非有假說有不有。
第二、就真諦辨有八句:
第一、從真諦單假入單中,假無不名無也;
第二、從真諦單中出單假,非無假說無;
第三、從真諦複假入複中,假無假不無,非無非不無;
第四、從真諦複中出複假,非無非不無,假說無不無;
第五、從真諦單假入複中,假無非無,假無非不無;
第六、從真諦複中出單假,非無非不無,假說為無;
第七、從真諦複假入單中,假無不無入非無;
第八、從真諦單中出複假,非無假說無不無。
交絡明出入有十二句:
第一、從俗諦單假入真諦單中,假有不名無,壞有入非無;
第二、從真諦單中出俗諦單假,非無假說有;
第三、從真諦單假入俗諦單中,假無不名有,壞無入非有;
第四、從俗諦單中出真諦單假,非有假說無;
第五、從俗諦複假入真諦複中,假有假不有,入非無非不無;
第六、從真諦複中出俗諦複假,非無非不無,假說有不有;
第七、從真諦複假入俗諦複中,假無假不無,入非有非不有;
第八、從俗諦複中出真諦複假,非有非不有,假說無不無;
第九、從真諦單假入俗諦複中,假無不名有,亦不名不有,即是非有非不有;
第十、從俗諦複中出真諦單假,非有非不有,假說名為無;
第十一、從俗諦單假入真諦複中,假有不名無,亦不名非無,即是非無非不無;
第十二、從真諦複中出俗諦單假,非無非不無,假說名為有。
關於因明論議勝負之說法:
問:他論非唯不能申,亦不成破,今論具能破申,若爾,他論為負,今論居勝,此則勝負心生,是非見起,乃是斷常屈滯,豈能申於正道?
答:若有勝、有負,斯則受屈,只為無勝、無負,所以能申。
問:若有勝、有負可得有破,既云無勝、無負,汝何所破邪?
答:實爾。執有勝、有負則見有破,今無勝、無負,我實無所破。
問:若有勝、有負可得言申,既無勝、負,更何所申?
答:若有勝、有負,應申更屈,只為無勝、無負,屈者得申,而實無所得。
問:破何物邪,申若為正?
答云:佛赴緣說真俗兩教,意為顯中實之道。
但緣迷二教,不悟中實,成斷常病,今破緣邪執,申佛正教也。
師云:非無其義,若只作此解,未近一家之意。
何故爾?
論初八不,為破生、滅、斷、常,淨一、異、來、出,若別有二諦中道可申,異於破邪,何謂淨斷、常,除生滅耶?
線上電子書平台恭請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