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八) - 慎莫思惟世間思惟

《唯識春秋》(八)
《唯識春秋》(八)

慎莫思惟世間思惟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正思惟:『此苦聖諦、此苦集聖諦、此苦滅聖諦、此苦滅道跡聖諦。』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則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問:疑蓋以何為食? 答:有去來今,及於彼相不正思惟多所修習,以之為食。謂我於過去為有為無?廣說如上。不正思惟者,謂不可思處所攝思惟。不可思處者,謂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間思惟。若於自處,依世差別思惟我相,名我思惟。若於他處,名有情思惟。若於有情世間及器世間處,名世間思惟,謂世間常或謂無常,亦常亦無常,非常非無常等。

問:此蓋誰為非食? 答:有緣緣起,及於彼相如理作意多所修習,以為非食。由彼觀見唯有於法及唯法因,唯有於苦及唯苦因故,所有一切不正思惟為緣無明,於三世境未生者不生,已生者能斷。若不如理而強作意,其如理者而不作意,總說此二,名不正思惟。若於是中應合道理,應知是處名為如理,謂於闇中作光明想,由此方便,如理作意,非不如理。於餘處所,亦有所餘如理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