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九) - 當勤禪思


《精神主義》 清澤滿之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個完整的立足點。若無其事,處世之事,行事之事,就如站在浮雲上表演藝術一樣,免於顛覆的能力,不要再等待言語了。然而,我們該如何獲得人生的完美立足點呢。無限者是在我們的精神裡呢,還是在我們的精神外呢。

《唯識春秋》(九)
《唯識春秋》(九)

當勤禪思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勤禪思,正方便起,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禪思,內寂其心成就已,如實顯現。云何如實顯現?謂此苦聖諦如實顯現,此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顯現。」

《摩訶止觀》卷第七上:「若禪思時,心多覺觀,遍緣三毒,當用數息為治。數若不成,即知心去,去即追還,從初更數,防散錄心,此為良治。以心住故,或發欲界定,乃至七依定皆能入,若不得般若方便,成凡夫法;若得方便,成摩訶衍。故《請觀音》云:「若數息心定,毛孔見佛住首楞嚴,得不退轉。」是為數息開解脫門,即與三藏八定相應,乃至與無作八定相應,是為事油助增道明。」

《萬善同歸集》卷上:「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有好境,取即成魔,何得著相興心而希冥感耶? 答:修行力至,聖境方明;善緣所生,法爾如是。故將證十地,相皆現前,是以志切冥加,道高魔盛。或禪思入微,而變異相;或禮誦懇志,暫覩嘉祥。但了惟心,見無所見。若取之,則心外有境,便成魔事;若捨之,則撥善功能,無門修進。《摩訶論》云:「若真若偽,惟自妄心,現量境界,無有其實,無所著故。又若真若偽,皆一真如,皆一法身,無有別異,不斷除故。」《智論》云:「不捨者,諸法中皆有助道力故。不受者,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所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