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日本台灣交流展《與風景對話》出品作品:《麻豆將軍溪》,69×60公分,水墨紙本,2024年  Artwork exhibited at the Japan–Taiwan Exchange Exhibition *Dialogue with Landscape*: **"Madou Jiangjun River"**, 69 × 60 cm, ink on paper, 2024. 攝影:日本前衛藝術家 TOKYO Takashi
日本台灣交流展《與風景對話》出品作品:《麻豆將軍溪》,69×60公分,水墨紙本,2024年 Artwork exhibited at the Japan–Taiwan Exchange Exhibition *Dialogue with Landscape*: **"Madou Jiangjun River"**, 69 × 60 cm, ink on paper, 2024. 攝影:日本前衛藝術家 TOKYO Takashi
今日再次前往台北市仁愛醫院陪伴 妙境長老傳承者 智道法師。法師年68歲,與我說他在我這個年紀已經在美國法雲禪寺當了住持,尋尋教誨,沒有半點架子,諄諄交流、受益良多。 智道師談及漢語佛教重視祖師不重視真諦,如多數人引用祖師言論反駁無著菩薩論點,像是淨土等教。我亦認同,無著為三地菩薩,彼說三地方能往生淨土,當為實報土義,與淨土宗所言凡夫亦能往生淨土不同,善導等師所言為方便攝受眾生往生化土爾。《瑜伽》亦...
na tapati...candra-sūryâbhā,WANG MUTI,50x40cm, Ink on paper /《日月戢重暉》,王穆提,50x40公分,水墨紙本
「日月戢重暉」出自康僧鎧譯《佛說無量壽經》。康僧鎧者,即僧伽跋摩,康姓即可推測出生康居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之粟特人。根據《高僧傳》說:「時又有外國沙門康僧鎧者,亦以嘉平之末。來至洛陽,譯出《郁伽長者》等四部經。」《郁伽長者》經即120卷本《大寶積經》內之〈郁伽長者會〉,該會主要為「在家出家菩薩戒」義。八世紀的寂天著作了《大乘集菩薩學論》,該論引〈郁伽長者會〉而成該論精要,已經是將近八百年後之事...
《藏》,98x180cm,水墨設色紙本。 日本第五十六回神奈川現展《優秀賞》,橫濱市民畫廊,日本橫濱
靜默,是對這個世界最好回應的方式。 修觀最難之處就在於曾經受到各種惡法所囿所害,而能於此不斷觀察受到苦法的這個識執取為我而有苦的感受,雖能理解識非我、我亦無有實存,只是相續不斷的識去經驗到不同的苦受,面對眾生的種種愚癡而害,自身能從此愚癡海中遠離。
"untitle, Wang Muti, full of six feet, ink paper. 《暗夜之中依然有光》,王穆提,六尺全開,水墨紙本。〔第十二回東京現展〕〈獎勵賞〉,日本東京都,日本國立東京都美術館,2024
日本前幾天發生 天台宗相關寺院的僧尼被六十多歲的比丘於十多年來不斷的性侵與每晚強迫其剃頭之事 ,該比丘對她說:「要把他當成觀世音菩薩這樣看待。」這種要把老師當成菩薩看待的結果,反而讓學生受到各種侵害等事,實在多所有之,真正的聖者如何會自稱自己是觀世音菩薩?斷我者,又如何會有「我是聖者」的覺受生起?
以前有一個朋友,見到我家中十幾個書櫃滿是經論、藏經、以及許多中國古代古籍的書籍,只告訴我,看經書、學佛,能賺大錢嗎?我很不以為然,你知道的,當我們閱讀經論的目的與動機不單純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閱讀經藏的趣味。
應說「云何方便勤修趣見諦道」。 頌曰:將趣見諦道,應住戒,勤修聞、思、修所成,謂:名、俱、義境。
因邪見殺害眾生,皆因自心愚癡故起,有癡則不入見諦,異生性故未入正性離生。
「諸聖者於離染時,以餘行相厭患此受,謂觀此受是放逸處,要由廣大功力所成,變壞無常故非可愛,非彼自相是非愛法,若彼自體是非可愛,不應於中有起愛者,若不起愛,於離染時,聖者不應以餘行相,觀察樂受深生厭患,故由自相有實樂受。然世尊言:諸所有受無非苦者。
論:「諸句義中,且常住者,若能生果,應是無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 此句雖言勝論所執,然現今學習佛法者亦多執此,其實,不論此能生果換成心、空性、法性,皆是無常義,以能生、有作用故無常。
汝不解云何是空相,以何因緣說空,亦不解空義,不能如實知故,生如是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