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頁,共 22 頁
《大智度論》:「【問曰】:何者是念佛三昧,得生彼國?
【答曰】:念佛者,念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金色身,身出光明遍滿十方,如融閻浮檀金,其色明淨。
又如須彌山王在大海中,日光照時,其色發明。
行者是時都無餘色想,所謂山地樹木等,但見虛空中諸佛身相,如真琉璃中赤金外現。
亦如比丘入不淨觀,但見身體膖脹爛壞,乃至但見骨人。
是骨人無有作者,亦無來去,以憶想故見。
菩薩摩訶薩入念佛三昧,悉見諸佛亦復如是,以攝心故,心清淨故。
譬如有人莊嚴其身,照淨水鏡,無不悉見。
此水鏡中亦無形相,以明淨故,見其身像。
諸法從本以來常自清淨,菩薩以善修淨心,隨意悉見諸佛,問其所疑,佛答所問。
聞佛所說,心大歡喜,從三昧起,作是念言:「佛從何所來?我身亦不去。」即時便知諸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去。
復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作。」
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
心即是佛,心即我身。
心不自知,亦不自見。
若取心相,悉皆無智。
心亦虛誑,皆從無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諸法實相,所謂常空。
得如是三昧、智慧已,二行力故,隨意所願,不離諸佛。
如金翅鳥王,二翅具足故,於虛空中自在所至。
菩薩得是三昧、智慧力故,或今身隨意供養諸佛,命終亦復值遇諸佛。
以是故說,菩薩常不離諸佛者,當學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