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18 頁
學人引基師《說無垢稱經疏》:「但是什公出自龜茲,不解中國梵語,不但澆訛不正,亦乃義意未融故也。」證明什公不懂梵文。
然此句話完整的段落應當為:《說無垢稱經疏》卷一本:「准依梵本,初首題云阿費摩羅枳里底。阿之言無,摩羅云垢,如云阿摩羅識,此云無垢識,今既加費字,故是稱也,即云無垢稱。枳里底者,說也,梵音多倒。如云衣著飯喫,今云無垢稱邊說也。即此經中,無垢稱是所說,順唐音,正云《說無垢稱經》。什公不依漢譯,存其梵音者,意許維摩亦得說經。良以身嬰俗妄,久離僧流,恐傍儀而多生,所以許其說經,如《鹿女邊說經》,經說鹿女事,非鹿女能說經。若對佛前,佛所印可,乃至天魔外道亦得說經。雖許彼說,仍名佛說經,餘人不得說經。
《瑜伽論》云:十二部中,弟子唯得說論議經,理不違佛故。餘十一部,皆不許說。改換佛言,師資別故。若不爾者,師資何異?三藏之中,唯得說阿毗達磨,不得說餘二。師資既別,故知淨名、妙德不得說經,亦非彼經上下皆淨名說,何得云維摩詰說?其維摩云淨名,義即可然,言則不可。單言維摩,但是垢稱,闕少阿羅二字。詰者,枳里底,說也。更云所說,重言何用?但是什公出自龜茲,不解中國梵語,不但澆訛不正,亦乃義意未融故也。」
仔細閱讀即知,後說「但是什公出自龜茲,不解中國梵語,不但澆訛不正,亦乃義意未融故也。」乃在言「詰」字本為漢語說義,故基師說既然「詰」是說義,為什麼還需要重複使用「說」字,不知有什麼作用?後才言什公不解此義而不解中國(印度)梵語。然《說無垢稱經疏》多處引用什公所翻義,若全然不解,基師又何必引用?
所以說,基師於此並非說什公全然不懂梵語,而是指陳此「詰」字於梵語有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