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22 頁
無著《順中論》:「問曰:貪欲、瞋、癡及陰等盡,更不復生,是名涅槃。
答曰:此名盡者謂失,無體滅故名盡。
彼滅云何?可於滅中復有滅耶?或於體中有無體耶?何故遮我?
汝此語者,為依何物以為境界而說此語?為體境界、非體境界?為體、非體二種境界?
一切諸法皆不如是,以相違故。
若不生者,是則無體,彼義云何?於彼不生無體之中,為有生不?
而汝遮我此不生中則無有生,依如道理,阿含義故,汝難不退,涅槃空故,以異涅槃,更無法故,如是成就。
有如是說:何者名為第一義空?彼處說言第一義諦名為涅槃,彼涅槃者,涅槃亦空。
復有經中說言:世尊言涅槃者,名為寂靜,無一切相,無一切念。
復有說言:此涅槃者,涅槃所謂體非體空,如是等說。
如是一切種種思量,第一義諦體不可得,是故不得遮生遮滅。
若汝意謂,第一義諦微少有體而可說者,即是我證,汝今何用思量此處?
又如經說,我今說之,如來說言,文殊師利如所說法,無如是法,如是不說,亦如是無,亦不可得。」
...。
問曰:煩惱陰盡,則名為滅,亦名無體。如是我說,名為涅槃,是我意解。
答曰:若如是者,斷滅之法亦是涅槃。
若彼先生煩惱業陰,後時盡滅,盡滅無體亦是涅槃,未來未生亦是涅槃。
如是涅槃,直是斷滅。
若如是者,斷滅之法則是涅槃,義可成就,未來是無,此既未至,云何相應?
以是義故,汝應可羞,放捨如是,攝取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