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難聚
佛告聚落主:「我憶九十一劫以來,不見一人施一比丘,有盡有減。聚落主!汝觀今日有人家大富,多錢財、多眷屬、多僕從,當知其家長夜好施,真實寂止,故致斯福利。聚落主!有八因緣,令人損減福利不增。何等為八?王所逼、賊所劫、火所焚、水所漂、藏自消減、抵債不還、怨憎殘破、惡子費用,有是八種為錢財難聚。聚落主!我說無常為第九句。如是,聚落主!汝捨九因九緣,而言沙門瞿曇破壞他家,不捨惡言、不捨惡見,如鐵槍投水,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解深密經疏》卷第三十一:「一者、於喜樂欲、財富、自在諸欲樂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
自下第二、次第別釋。六相違事,即為六段。然此相違事自有三種:一、別所治障,如無性《攝論釋》第七卷云:「如是所治慳吝、犯戒、忿恚、懈怠、散動、惡慧。」二者、合說通、別障,謂樂著財等,是其別障;於三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即是通障。今此中釋通、別障。此釋第一、違施度障。
言喜樂等者,此有三釋:一云:於喜樂欲者,皆是樂欲異名;財富最自在諸欲者,所樂之境;後樂中者,三境上樂。一云:喜樂者,是樂欲義,體即是欲,欲謂五欲,即是五境。言財富者,多畜財寶。言自在者,於上二事受用自在。諸欲樂者,即說喜欲境、喜樂財富、喜樂自在三種喜樂,名為欲樂。於此三種喜樂事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總說意云:喜樂三種欲樂愛樂樂也中,深見功德及與勝利,為施度障。一云:喜樂即喜樂受,餘如前。
《相續經》:「欲樂、錢財、自在。」《深密經》:「樂於五欲、資生、自在。」梁《攝論》第九云:「六度有六障。第一障者,喜樂欲塵,於富財物自身受樂中見勝功德,施能除此。」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九十九:「「復次,依修所有」至「離增上慢,無失壞故」。
前中,「一、聞所成作意所緣故」,立知法,由聞慧能知法故。「二、思修二作意所緣故」,立知義,此二慧能知義故。「三、即此三種作意加行時差別故」,立知時,以三慧能知時故。若起掉舉時,即用止定能調伏;若起惛沈時,即用慧舉能調伏之;若起無明時,用捨能伏:故云知時。「四、於受用財遍受用財善通達故」,立知量,謂受用財者遍受用錢財善通達故也。「五、受用財法,於時時間從他得故」,立知眾,謂善知人眾此是王,此是臣,此是敬信人等,別人受取故。「六、於究竟時,內離上慢,無失壞故」,立自知。「七、亦於他所離增上慢,無失壞故」,立知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