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七) - 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不退轉

尊者阿難語尊者跋陀羅:「有法修習多修習,能令行者得不退轉,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唯識春秋》(十七)
《唯識春秋》(十七)

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當知是四不壞淨;精進根者,當知是四正斷;念根者,當知是四念處;定根者,當知是四禪;慧根者,當知是四聖諦。此諸功德,一切皆是慧為其首,以攝持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九:「彼由如是勝三摩地為所依持,勝三摩地為所依止,能進修習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所有瑜伽;由進修習此瑜伽故,於他大師、弟子所證,深生勝解,深生淨信;此清淨信增上義故,說名信根。

問:於何增上? 答:於能生起出世間法而為上首,及於能起精進、念、定、慧為其增上;餘精進等,於能生起出世間法及於能起展轉乃至慧為其增上;乃至其慧,唯於能起出世間法為其增上。是故信等說名五根。

若復了知前後所證而有差別,隨此能於後後所證出世間法,深生勝解,深生淨信。此清淨信難伏義故,說名信力。

問:誰不能伏? 答:此清淨信,若天若魔,若諸沙門,若婆羅門,若餘世間,無有如法能引奪者,諸煩惱纏亦不能屈,故名難伏。

此為上首,此為前行,餘精進等,亦名為力。由此諸力具大威勢,摧伏一切魔軍勢力,能證一切諸漏永盡,是故名力。當觀此中信根、信力即四證淨中所有淨信。何以故?以其證入正性離生所有證淨,皆由此因,此緣此序,由彼即是此增上果,是故世尊就其因果相屬道理說言:「當觀即彼證淨,非即彼體,非即彼相。」當觀此中精進根、力即四正斷中所有精進。此何正斷?謂能永斷見道所斷一切煩惱方便正斷。此中意說,如是正斷。由此正斷,畢竟能斷所有諸惡不善法故。當觀此中念根、念力即四念住中所有正念,謂四念住能無餘斷一切顛倒。當觀此中定根、定力即四靜慮中所有正定,謂諸靜慮能為方便,證不還果。當觀此中慧根、慧力即四聖諦中所有正智,謂聖諦智於四聖諦能證現觀,得沙門果。

即由如是諸根、諸力漸修漸習,漸多修習為因緣故,便能發起下、中、上品順決擇分四種善根。何等為四?一、煗;二、頂;三、順諦忍;四、世第一法。

譬如有人欲以其火,作火所作,為求火故,下安乾木,上施鑽燧,精勤策勵,勇猛鑽求。彼於如是精勤策勵,勇猛鑽時,於下木上最初生煗;次煗增長,熱氣上衝;次倍增盛,其煙遂發;次無焰火欻然流出;火出無間,發生猛焰;猛焰生已,便能造作火之所作。如鑽火人精勤策勵,勇猛鑽求,五根、五力漸修漸習,漸多修習,當知亦爾;如下木上初所生煗,其煗善根當知亦爾,燒諸煩惱,無漏法火生前相故;如煗增長,熱氣上衝,其頂善根當知亦爾;如次煙發,其順諦忍當知亦爾;如無焰火欻然流出,世第一法當知亦爾;如火無間,發生猛焰,世第一法所攝五根、五力無間所生出世無漏聖法當知亦爾。

此復云何?謂七覺支。諸已證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如實覺慧用此為支,故名覺支。即此七種如實覺支,三品所攝,謂三覺支,奢摩他品攝;三覺支,毗鉢舍那品攝;一覺支,通二品攝。是故說名七種覺支。謂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此三觀品所攝;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此三止品所攝;念覺支一種,俱品所攝,說名遍行。

彼於爾時最初獲得七覺支故,名初有學見聖諦跡,已永斷滅見道所斷一切煩惱,唯餘修道所斷煩惱。為斷彼故,修習三蘊所攝八支聖道。此中,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慧蘊所攝;正語、正業、正命,戒蘊所攝;正念、正定,定蘊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