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十) - 四重二諦義

玄二諦義云:

一者、有名世諦,空名真諦。(此對毘曇事理二諦。)

二者、有空並為世諦,非空非有方為真諦。(對成論人空有二諦。)

三者、二不二並為世諦,(空有為二,非空有為不二。)非二非不二方名真諦。(此對大乘師依他分別二無生無相不二。)

四者、上三種二諦,皆是教門,並為俗諦。言忘慮絕,方是真諦。(此對大乘師三性為俗諦,三無性非安立名真諦義。)

問:四重二諦,有文證耶?

答:玄云:文證甚多。經云:或說世諦為第一義諦,或說第一義諦為世諦,或說空有為世諦,非有非無為第一義諦。

(文)重牒八不。疏云:○如大品云:菩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為著有者說空,為著空者說有。即初重意。

大品又云:若有若無世諦故,說非有非無第一義。即第二重意。

華嚴云:不著不二法,以無一二故。即第三重意。

花嚴又云:諦了分別諸法時,無有自性假名說,悉欲分別世諦義,菩薩因此初發心。一切諸法語言斷,心行寂滅如虛空,悉欲分別真諦義,菩薩因此初發心。此以一切言說為世諦,言亡慮絕為第一義,即第四重意也。(文)

仙光院記云:彼經第八卷,法惠菩薩說十住已,承佛力歎,有此二偈(云云)。

問:今所明二諦,望開善等他師說何異?

答:他家墮有所得,今明因緣無所得,空有故不同也。

玄云:周顒明三宗二諦:

一、不空假,

二、空假,

三、假名。

空空假者,開善等用。

假空者,四重二諦中,初重二諦,雖空而宛然假,雖假而宛然空,空中無礙(云云)。

第二空假,第三假空,其言相濫,故釋其別。

其空假者,亦名案瓜二諦,如手案水中瓜,令體沒也。

不空假者,如鼠囓栗,外有內虛,名鼠二諦也。

今正義家,即以假為空,不壞假名而說實相也。當時學者,但為口遊,未辨其意,宜須審悉,契宗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