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療治重病,構索良藥,救助逆謗,不如要法。所謂論時,正、像、末;論教,小、大、偏、圓、權、實、顯、密;論國,中、邊兩國;論機,已逆與未逆,已謗與未謗;論師,凡師與聖師,二乘與菩薩,他方與此土,迹化與本化。故四依菩薩等,出現於滅後,佛隨於付屬,妄不演説於經法。所詮無智者,未謗大法,忽不與大法,爲惡人上已謗實大者,強可説之。
法華經第二卷,佛對於舍利弗云:無智人中,莫説此經。
又第四卷,告藥王菩薩等八萬大士: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等(云云)。文心無智者,而未謗正法,無左右,莫説此經。
法華經第七卷,不輕品云:乃至遠見四衆,亦復故往等(云云)。
又云:四衆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等(云云)。
又云: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等(云云)。第一、第四卷經文,與第七卷經文,天、地、水、火。
問曰:一經二説,就何義可弘通此經?
答云:私不可會通,靈山爲聽衆,天台大師竝妙樂大師等,處處有多釋,先出一兩文。
文句十云:問曰:釋迦出世,踟躕不説,今此何意,造次而説,何也?
答曰:本已有善,釋迦以小而將護之;本未有善,不輕以大而強毒之等(云云)。釋心寂滅、鹿野、大寶、白路等,前四味之小大權實諸經,四教八教之所被機缘,彼等之尋見過去,於久遠大通之時,下於純圓之種,諸衆謗一乘經,經歴三五塵點,雖然所下下種純熟之故,時至自顯繋珠,但四十餘年之間,過去已結縁之者,猶可有謗義之故,且演説權小諸經,令練根機。
問曰:華嚴之時,別圓大菩薩,乃至觀經等之諸凡夫,得道如何?
答曰:彼等衆者,以時論之,其經似得道,以實勘之,三五下種輩也。
問曰:其證據如何?
答曰:法華經第五卷涌出品云:是諸衆生,世世已來,成就我化,乃至此諸衆生,始見我身,聞我所説,即皆信受,入如來慧等(云云)。
天台釋云:衆生久遠等(云云)。妙樂大師云:雖脱在現,具騰本種。
又云:故知今日逗會,赴昔成熟之機等(云云)。經釋顯然之上私,不待料簡,例如王女與下女不下,天子種子不爲國主。
問曰:大日經等得道者如何?
答曰:雖有種種之異,義繁故不載之,但所詮彼彼經,經不説種熟脱,還同灰斷化無始終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