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三) - 主義者與宗教

《唯識春秋》(十三)
《唯識春秋》(十三)

主義者與宗教     忽滑谷快天

一、主義者的思想一般來說是很粗糙。就因為粗糙,才容易掌握不習慣思索的人們的想法。總而言之,粗疏千萬的歪理很容易聽進俗人的耳朵,而真理卻反而難於理解。例如眼睛上面長了瘤時,人們說這是因為對長者不禮貌的結果、的說法一樣,非常容易了解。和這相對地,有關瘤的病理說明,對無學問的人們是很難進入他們的腦筋理。主義者精神面立足點的唯物論是極為樸素的獨斷。就因為那是樸素的獨斷,才容易進入俗人的耳朵,才會和社會大眾的心理互相共鳴。和這相對地,物心一元論這種真理不容易被理解。而因為不容易被理解,它才會生根於宇宙的深處。說是,經濟的、肉體的生活才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而宗教的、精神的生活是夢幻的、幻想的生活這種主義者的獨斷,不過是粗疏千萬的歪理。主義者說:『是人創造宗教,不是宗教造就人。以前是神創造人,但現在是人創造神。』這種獨斷猛一看會覺得有道理,它具有掌握無智頭腦的力量。野蠻人有野蠻人的宗教,文明人有文明人的宗教,所以的確是人創造宗教。小孩相信符合小孩的神,大人相信適合於大人的神;好人信仰適合好人的神,壞人信仰適合壞人的神。不僅如此,對草木不會相信其神,對禽獸也不會相信有佛,所以是人創造神,不是神創造人。結果說,神不是以造物主身分存在,而是人以造佛主、也就是神的主身分存在。這些立言(說法)畢竟是在證明何事?

 二、沒有人對草木相信其神,也沒有人在禽獸身上相信佛。沒有禽獸蟲魚所建立的教會,也沒有寺院,只有人會創造宗教。宗教順應信徒的心理有千態萬狀,神和佛也順應信徒的根基而以種種模樣表現出來。我們居住的世界在明眼人來看是很清楚的世界,但對盲人是一個黑暗的世界。對古時候的人是平面的世界,但對現在的人是球面的世界。說是清楚的世界、黑暗的世界、平面的世界、球面的世界,這全都是人造的。對狗和貓來說,就既不覺得是平面、也不認為是球面,但也不能因此斷定說是沒有世界。這裡有一個人。這個人從父母來看是子女,但從子女來看是父母;由弟弟看來是哥哥,但由哥哥來看是弟弟;從友人來看是自家人,但從敵人來看是仇人;又從食人族來看是一種美食,從寄生蟲來看是一個大世界。隨著觀察者的心理所左右,以種種模樣表現出來,但個人是的確存在的。神和佛也和這同理,會依信徒的心理所左右,隨著其根基來表現,但因此就斷言是無神無靈,可是粗疏到極點的獨斷。宇宙觀和人生觀會順著形成它的人們心裡所左右,其表現則是千態萬狀。但因而說是沒有宇宙沒有人生、獨斷為空無一物,那不是太過於狂妄嗎?如果承認這種論調,那麼唯物史觀基礎的物質本身也會是空無一物,而在空無一物的基礎上築起的唯物史觀,也該說它是夢幻、無物。

 三、『人創造神』的斷定中,有兩種涵義。第一是「神是人造的」,第二是「神是空無的」。第一和第二本來是全無關係的,但把它們顯得像是同一個斷定。在這一點上就有詭計,就有欺罔。宗教是人造的一點是無容置疑的。人類精神所產的宗教、藝術和學術,也都是一樣。學術是人類創造的、有組織的知識,和空想不同。也可以說是,具有掌握大自然法則力量的人類所創造的。科學只在人類才有,是人類的特產物,也就是人造的。可是人造並不會減少科學的價值,也不應該認為和空想相同。藝術,是把大自然的美相以人類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也當然就是人造的。人類的藝術不像大自然的表象那麼微妙,但以人類的方式予以理想化的一點上有其特色。而因為藝術是人造的,就把它認為是幻覺或錯覺的產物、加以排斥,這是太亂來了。和這同理,宗教是承認大自然靈性存在的人類創造物,人類之外沒有宗教是當然的事。因為宗教是人造的,就把宗教當做是幻覺或錯覺的產物而予以排斥,這是過於無法無天了。在低級的宗教信仰中混入幻覺或錯覺的情形不會說它是絕無,但在低級的事物中不僅是宗教,在其他人造物內也常常付有錯誤,所以也不必單單責難宗教。把人造和幻覺混在一起談,斷定說神佛是人造的、因而是空無的,所以神佛的觀念是幻想。這種說法,是主義者牽強的獨斷,同時也是欺罔。

 四、主義者說,「宗教不外是幻想的幸福。」也就是把宗教的起源認為是幻想。這是主義者的主張。根據他們的說法,民眾為了要脫離現實的苦難,就幻想出天國、神、救世主、佛、極樂等,來自我安慰。這宛然就是可憐的乞丐每晚夢見成為萬乘之君,希求在未來能夠到達歡樂天地。會看到這種愚純的夢,是因為無法忍受現實世界裡流浪漢的處境。對人生抱著苦觀,對人類有罪惡感,拼命追求救濟的一部份宗教,和主義者所說的很相像。可是如主義者所說,社會組織壞到民眾無法忍受壓迫,希望從宗教獲得幻象式的幸福,這很明顯地是誣告。如果說,被壓迫者為了脫離現實的苦難而向宗教尋求避難處,那麼宗教信仰在被壓迫階級裡應該很濃厚、而特權階級裡很稀薄,在逆境中的人們信念應該很強、而在順境的人就會很弱。可是宗教在上層階級的人們之間、和下層階級的人們之間,都很普遍地獲得信仰,順境的人和逆境的人都同樣地在尋求信仰。像釋尊那樣出生在上層階級,物質上很充裕的順境的人,不是開了一門宗教?另外像馬可斯那樣一生坎坷不遇,過著如同喪家之犬般生活的逆境的人,不也喊著反宗教?宗教不因社會組織的善惡而有所不同。對太古擊壤之民和現代文化之民,在信仰上並無差別,只依人文發達的程度而在信仰的內容上,各產生幾分變化而已。主義者說,「宗教不外是幻想的幸福。」但是信仰宗教不一定會幸福。有悔恨也有懊惱,有自責也有犧牲,甚至還會比喻出永久的苦惱。那麼無宗教的享樂生活,不是反而比宗教生活更快樂嗎?主義者也許認為宗教生活是快樂的追求,但宗教生活決不是那樣的。

 五、主義者說,「宗教,只不過是人類以自己為中心在活動的期間,在人類周圍回繞的幻想的太陽而已。」其所指的意思是,在人類來說,最確實的存在是人。人是人類的中心問題,人以外的存在只不過是附庸物而已。真理對人來說是很自然的。道德和宗教也不可能離開人而成立。古時候的人認為太陽是圍著地球周圍繞。道德就不可以幻想做是宗教從外部放出光芒來照人。人是自己動,來造出道德和宗教等。所以應該像是地球自己動,照出天空才是。這是他們的論調。這也有一理。可是人類為中心的思想超過某一定的程度時,會變成誇大妄想。真善美都是人造的東西,沒有一樣不帶人類的色彩。可使人類也沒辦法任意地製造出來。不是人類的思想隨著天馬行空的奔放不羈而造出真、造出善、造出美;而是人類在無可變動的客觀性上營造出確實的真、善、美。鳥歌;花笑,都不可以誤認為是為了人類。日落、月昇,也不可以冒認為是為了人類。魚有魚的使命才出生,蟲有蟲的天職才生出來,山川草木也都是如此。宇宙不是以人類為中心而成立,而是在廣大無限的宇宙之中,等於是一微塵的地球上人類化生過來而已。不是人類創造天地,而是天地裝造出人類才是。所以不把古人認為地球是中心、太陽圍著地球周圍繞的錯誤予以承認,不認清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錯誤,那就不能明瞭人生的真相了。應該停止以人做中心的極端妄想,回歸到從大自然的實在靈性取法的宗教信仰。

 六、主義者說,「現在的國家社會本身就是一個顛倒的世界,所以宗教就會造出顛倒的世界意識。」就算把現在的國家社會本身假定做是顛倒的世界,但是主張就會造出顛倒的世界意識、也就是宗教,那就不免太過於詭辯、滑稽了。

 因為如果是現在的國家社會之缺陷才會做出宗教,那麼沒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古時候就不會有宗教,而要到現在的社會才有宗教興起才是。但事實上是正相反。古時候人們的宗教熱比起現代人是高得多。顛倒的世界意識是宗教、這種妄斷,和認為宗教是幻覺的幸福、這種說法,同樣地是主義者對宗教的錯覺,正如相信幽靈的人把枯萎的花草當做是鬼魂一樣的心理。宗教不是想把現世的苦惱用來世來慰藉的期待,而是要把將現實宇宙人生看做是物質、機械、盲目存在的執迷,轉換成精神的、靈性的存在。主義者說,『宗教是被壓抑生物的嘆息』。這又是恨嚴重的誣妄。生物被壓抑的結果,會以嘆息唱出宗教,正像是被壓抑的砂會擠出油來一樣,真是夠荒誕無經。哪裡可以證明宗教是被壓迫階級的特產物? 主義者說,『宗教是民眾的鴉片。』他們說是民眾忍受不了現實的苦惱,才會去服用叫做宗教的鴉片,而由於它的毒,才會在服用鴉片時花費高額的金錢。可是,宗教不是給精神病患者的鎮痛劑,它是根本性地治療精神病的自然療法。信仰不是麻痺苦惱的毒物,而是殺死執迷細菌的白血球。在上流社會的人們之中,不感到社會階級性壓抑、理性健全、知識豐富的理學者、醫學者等人之間有許多宗教信徒一事,不就可以很明顯地證明主義者的誣妄?以吾人等的眼光看來,共產主義才是事實上被壓抑階級的嘆息所顯現出來,是為慰勉劣敗者、落伍者而存在的海市蜃樓。共產主義的做法和人的本性是背道而馳。人有一種優越本能,不斷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努力想要超越他人。所以均一平等無法給任何人某項滿足。均一平等看似給人滿足,但那只是下層被拉抬到和上層均一的那一剎那而已。不管是上層或下層,都立刻會興起不滿之心,互相希望要站在較優越的地位。就因為如此,共產主義是違背人類本性的企劃,所以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實現,只有劣敗者能夠看著那海市蜃樓安慰一下苦惱而已。馬可斯一派是現代社會的劣敗者,而那些劣敗者為了要忘卻苦惱所服用的,就是叫做共產主義的鴉片。鴉片中毒者中之一的列寧想要實現共產主義,而證明了其不可行的結果,就是現在的蘇聯。我等斷言說,共產主義是背壓抑階級的嘆息,是他們的鴉片。要把主義者導回正途,使其捨棄鴉片,最適當的方法就是讓他們信仰佛教。

 七、主義者說,「對宗教的批判可以使人從迷妄中甦醒。由此,人能夠清醒為一個人,成為有理性的人來思考和行動,形成自己的實體。」這是把宗教當做是一種迷夢,而把那迷夢的原因歸咎於理性的不充分。

 某人的信仰從他人看起來有時會被貶說是迷信,沒教育人們的信仰也常會被知識階級的人們當做是迷妄。可是在信仰的本人感覺起來決不是迷信,於理於情都沒有不滿意之處,和本人的經驗也沒有相矛盾的地方。那麼在本人來說,就可以從信仰獲得全人的滿足。宗教是感情的產物。有人批評說是盲目的祈求,但那是錯的。信仰不是只從推理或判斷,就可以成立的。有許多禪僧主張說是由悟道能夠獲得宗教,但那悟道不僅是理解,而是全般的信仰。禪僧將悟道和信仰視為相同一事,可以從道元禪師說的『信現成處,佛祖亦現成矣。』以及『佛不在果位,則信非現成。』來了解。可是如果信仰只是感情的產物或理性的產物時,是無法獲得全般的滿足的。像主義者所說人有了理性,也不全是完好的。人有理性悟性的敏銳職力在動作,同時也有高超的情操在共同作用時,一個人的各種本能會一起獲得充足,就能夠達到全人的渾然協調境界了。依我等所信,宇宙萬物父母之佛尊的真實、清靜、慈悲等三德實現在人生的生活時,也就是宗教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