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六) - 問:如何是印度吠檀多派義?

答:《示教千則》商羯羅(孫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商羯羅(約公元700-750)是印度中古吠檀多派哲學的集大成者,是吠檀多不二一元論的著名理論家。主要關心如何解救沉淪於“生死苦海的輪回”之中的芸芸眾生。現代印度教徒把商羯羅作為印度教三神之一的濕婆來加以崇拜。對印度古代的主要經典都有注釋。

真心一切皆周遍,

密藏所有眾生中;

彼超一切物境界,

是故敬禮全知者。

釋:「全知者」指的是最高的梵(我),梵文caitanya在這裡原意是「心思」、「真心」,也可譯成現代的哲學術語「純粹精神」,就是梵(=我)的同義詞。本章是商羯羅《示教千則》的開篇,他一開始就提出純粹精神梵來加以論證,充分說明商羯羅的哲學立場和態度。印度古代奧義書將梵與我統一起來,作為宇宙統一的原理,萬物的內在力量,如:

「這就是我心中的靈魂,小於米粒或麥粒,或芥子,或粟,或粟子核;這個我心中的靈魂,大於天,大於地,大於空,大於萬有世界。」

「神我若拇指,寄寓身心中,過去、未來主,由持不足畏,此乃真是彼!

神我若拇指,如火焰無煙,唯彼是今旦,猶復是明時,此乃真是彼!」

商羯羅在本頌開頭兩句說:「真心」遍在於一切之中,這個一切包含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這個真心指「阿特曼」(自我),也即梵。它是一切的根源,是宇宙的本體。「密藏所有眾生中」,是指阿特曼藏於眾生有情的心中,遍在於一切有生命之物的心中。這樣,由於梵我同一,梵便也住於一切有情的心中。本頌的後兩句說:梵是超越於一切物的境界的,雖然它住於眾生的心中,但它不是物,在本質上與物是不同的。這個我(梵)就是全知者。

這樣看來,本頌主要包含了三個意思:

(1)梵我遍在於一切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中,梵我是其的本源;

(2)梵我又是根本不同於這一切的,是超越這一切的。

(3)梵我是全知者,因為它住於一切眾生的心中,所以要向它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