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釋佛國品初 次明入此經文,大為五意:第一、明經度不盡;第二、略分文;第三、辨佛國義;第四、釋品;第五、正入經文。 第一、明經度不盡者,此五前後翻譯經文雖復不同,今古兩本正各三卷。竊尋此經來意不盡,在於西土文義巨多。何以知之?如命十弟子問疾,各有辭對,稱述不堪,著在經文,近於十紙。如是命五百聲聞,又辭不任,不任之辭,皆悉不度。次命四大菩薩,亦各固辭,述昔呵彈,復有數紙。次命諸大菩薩,又辭不堪,不堪之...
簡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 陳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此經以心觀為宗,實相為體,所言佛說觀無量壽佛者,佛是所觀勝境,舉正報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眾,觀雖十六,言佛便周也,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經宗致,生善滅惡,為經力用。大乘方等而為教相,二藏明義,菩薩藏收。漸頓悟入,此即頓教。從如是,訖清淨業處,為序分。從爾時世尊放眉間光,訖諸天發無上道心,為正說分。爾時阿難白佛下,訖經。...
簡介: 觀心食法 (書名)一卷,隋智顗述。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新刻三觀義序 《四教義》從觀出教,依教開解,《三觀義》融教入觀,依解立行,目足相扶,殆罔俱治之,二書蓋闕一不可也。 昔者智者大師為大機感,親注《淨名》,此其玄談也。而《三觀義》在支那亡逸已久矣,吾邦幸而雙璧並傳,不寶護而可乎?但《三觀義》雖有舊刊,較之《四教義》,鹵莽頗多。守篤純和尚深憂之,精加考訂,且著《科文》及《籤錄》以闡幽蘊。本山學黌有魁首貫充者,曾為諸生講授此書,其正譌訂誤,分文折義,一取...
簡介: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書名)一卷,智者大師說。說覺意三昧之行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釋摩訶般若波羅密經覺意三昧(一卷)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辨法相第一。釋覺意三昧名第二。釋方便行第三。明心相第四。入觀門第五。證相門第六。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簡介: (書名)一卷,隋智顗述。發三十六問而切勸觀心。灌頂有疏五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觀心論(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簡介: 四教義(六卷)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撰 第一釋四教名,為五:一正釋。二覈定。三引證。四料簡。五明經論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詮。為四﹕一約四諦理。二約三諦理。三約二諦理。四約一諦理。第第三明四門入理,為五:一略辨四門相。二正明四門入理。三悉檀起四門教。四約十法成門義。五信法兩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為六:一約三藏教位,明淨無垢稱義。二約通教位,明淨無垢稱義。三約別教位,明淨無垢稱義。四約...
簡介: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一卷)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稽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願當證知某甲,諸佛所有一切波羅蜜行,我今然當如彼修學。唯願諸佛如來慈悲哀念我!願於菩提心,得大固力;於不可思議諸佛法中,得深信力;於多聞中,得不忘力;於往來生死中,得無疲倦力;於諸眾生中,得堅大悲力;於布施中,得堅捨力:於持戒中,得不壞力;於忍辱中,得堅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於深法中,得信樂力。
先淨三業,十指合掌,面向諸佛,口陳辭句,作如是言: 弟子比丘某甲餘眾各准此稱名。 ,稽首和南,一心歸命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尊法般若十二部經真淨妙法、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諸賢聖僧、常住三寶。唯願神力慈哀護念,願當證知,以此念誦善根功德,專用莊嚴四恩三有,盡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願共法界諸眾生等,從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昏沈倒惑,六根三業造一切障道之罪,若麤若細,齊佛所知,一時消滅。生生世世永離地獄、餓鬼、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