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佛國品初
次明入此經文,大為五意:第一、明經度不盡;第二、略分文;第三、辨佛國義;第四、釋品;第五、正入經文。
第一、明經度不盡者,此五前後翻譯經文雖復不同,今古兩本正各三卷。竊尋此經來意不盡,在於西土文義巨多。何以知之?如命十弟子問疾,各有辭對,稱述不堪,著在經文,近於十紙。如是命五百聲聞,又辭不任,不任之辭,皆悉不度。次命四大菩薩,亦各固辭,述昔呵彈,復有數紙。次命諸大菩薩,又辭不堪,不堪之言,並不來度。推此論往,經卷不少。
又文殊入室問疾,傳如來旨,慇懃無量,兼八千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此諸言談,恐何止半卷?爰至出室,詣菴羅園,對揚如來,辨佛國義。當時敷演商論往復,豈容止有數紙經文?意謂振旦生民神根狹劣,不堪具足讀誦、受持,彼富文採其綱格,傳流茲土,略存義焉。
問:此經在於西土,文言浩大,將不即是《大智度論》明佛所說《不思議經》有十萬偈耶?
答:有師解云即是,今謂不爾。《大智論》所明《不思議經》是《華嚴》之別名耳,故論云般若有二種:一、共二乘說;二、不共二乘說。不共二乘說者,如《不可思議經》,故《華嚴》云,此經不入二乘人手。共二乘說者,即是《摩訶般若》諸方等及此經也。
問:《華嚴》之名豈得不思議耶?此經一名《不思議解脫》,何故翻謂非耶?
答:此經親有兩號:一名《維摩詰所說》,亦名《不思議解脫法門》,豈獨《華嚴》更無異稱?然細尋《大智論》前後所引《不思議經》,悉是《華嚴經》文。如說謳舍那優婆夷為須達那菩薩說度眾生數量,乃是《華嚴經》明善財入法界所聞事,若引此經,即云《毗摩羅詰所說經》,不稱不思議也。
線上電子書平台恭請法寶:
Readmoo 讀墨
Google play 圖書
樂天 k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