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二) - 不得約人自不能了,便判聖教亦為不了

《唯識春秋》(十二)
《唯識春秋》(十二)

不得約人自不能了,便判聖教亦為不了

先前多所駐足奈良、京都,短住些許,與一般人的目的或有相同與不同。曾於奈良經營將近四、伍佰年之古梅園協助已故友人購買上品松煙墨 極上金松鶴 5丁型,一條約莫四萬餘日圓。其他像是漆墨、薄青系巻石山房之墨條也需要將近三萬五千日圓左右。古梅園一直在西元1590年成立之四百餘年至今依然採用手工製造、屋舍店面也一直維持不變,並未改建成為高樓大廈,有學習水墨、書法之朋友,應當知道古梅園之墨有何不同,於此不多談。

為什麼現在絕大多數之墨已經多半採用工廠自動化生產了,古梅園還堅持採用手工製造呢?你說是因為經營數百年之產業沒有資金嗎?或者缺乏自動化技術?當然不是。因為於製造頂級松煙墨等墨條若無手工傳承之功夫,則難以製造出來,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數百年如一日,每日每日的從煮、壓、搥、揉等過程,從而能製作出頂級之松煙墨。

日本墨之製作,主要從當時之新羅傳入,如同佛教最早從百濟傳入,再次由空海傳入墨文化,空海等入唐僧基本上都是透過翻譯學會當時之唯識、唐密等宗義,包括天台最澄,最澄並不是以留學僧之名義入唐國,而是以相當於現代之訪問學者名義進入唐國,此點,許多學者都誤解。

天台智者大師直承弟子灌頂師於其《天台八教大意》說:「執實謗權,尚違安樂之行,執權謗實,愆逾七逆者哉!」實際上已經說盡諸宗判教之義。而唯識宗的山東一遍照 慧沼師說:「又經云:自在王菩薩,依如是義趣法者,一切諸經皆是了義;不如是依者,一切經皆是不了義。准此意,能不執著,一切經皆是所了義;若執著者,一切經皆是所不了義。不得約人自不能了,便判聖教亦為不了。」於此亦說盡一切了、不了義之爭,乃在於人,而非於義,簡單幾句,立即讓喜愛爭鬥之後代學人顯得其氣度、學養、見識不足一一現行。

文化總是非單一的,必定是多元相融合,融合產生更加奔放或內蘊之本地文化。店面簡約、一探就能窺視至內製造墨條之工房,簡約而乾淨,人要是雜念太多、算計過多,他就無法學到數百年如一日之傳承。當老師的,已經告訴你答案在哪了,你卻還急著要答案,所以做不了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