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者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縛者。云何為縛?」
舍利弗言:「縛者,四縛,謂貪欲縛、瞋恚縛、戒取縛、我見縛。」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諸縛者,有十四種相縛、麤重縛應知:一、根縛;二、有情互染縛;三、所依縛,謂依器世間,諸根流轉;四、於智無智縛;五、於境妄境縛;六、後有愛縛;七、無有愛縛;八、執無因不平等因縛;九、得上慢縛;十、遍計所執自體執縛;十一、諸法自體執縛;十二、諸法遍智自體執縛;十三、補特伽羅自體執縛;十四、補特伽羅遍智執縛。」
《成唯識論》卷第五:「又契經說,無想有情,一期生中心、心所滅,若無此識,彼應無染。謂彼長時無六轉識,若無此意,我執便無。非於餘處有具縛者,一期生中都無我執。彼無我執,應如涅槃,便非聖賢同所訶厭。初後有故,無如是失。中間長時無故,有過。去來有故,無如是失。彼非現、常,無故,有過。所得無故,能得亦無。不相應法,前已遮破。藏識無故,熏習亦無,餘法受熏,已辯非理。故應別有染汙末那,於無想天恒起我執,由斯賢聖同訶厭彼。
又契經說,異生善、染、無記心時,恒帶我執,若無此識,彼不應有。謂異生類三性心時,雖外起諸業,而內恒執我,由執我故,令六識中所起施等不能亡相。故《瑜伽》說:「染汙末那為識依止。彼未滅時,相了別縛不得解脫;末那滅已,相縛解脫。」言相縛者,謂於境相不能了達如幻事等,由斯見分、相分所拘,不得自在,故名相縛。」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七:「縛有三種,謂貪縛、瞋縛、癡縛。由貪縛故,縛諸眾生,令處壞苦;由瞋縛故,縛諸眾生,令處苦苦;由癡縛故,縛諸眾生,令處行苦。由貪等縛,縛處壞苦等者,以貪、瞋、癡於樂等受常隨眠故,又依貪、瞋、癡故,於善加行不得自在,故名為縛。猶如外縛,縛諸眾生,令於二事不得自在:一者、不得隨意遊行;二者、於所住處不得隨意所作。當知內法貪、瞋、癡縛亦復如是。
三縛中,據實一切皆名為縛,即相應識縛是。今據於三隨增,故非增減。釋論師解:由貪、瞋、癡於樂等受常隨眠故。隨眠是隨增,染說在未來,迷一皆如是。於善加行不自在,名縛。又《大論》第八及八十九廢立同。下二喻:初喻於善,不隨所欲;後喻於生死,三受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