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二) - 欲者

《唯識春秋》(十二)
《唯識春秋》(十二)

欲者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欲者。云何為欲?」

舍利弗言:「欲者,謂眼所識色可愛、樂、念,染著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所識觸可愛、樂、念,染著觸。閻浮車!此功德非欲,但覺想思惟者。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云何欲界繫?幾是欲界繫?為何義故,觀欲界繫耶?謂未離欲者所有善、不善、無記法是欲界繫義。四界、二處全,及餘蘊、界、處一分,是欲界繫。為捨執著未離欲界欲我故,觀察欲界繫。

云何色界繫?幾是色界繫?為何義故,觀色界繫耶?謂已離欲界欲,未離色界欲者所有善、無記法,是色界繫義。除前所說四界、二處,餘蘊、界、處一分,是色界繫。為捨執著離欲界欲我故,觀察色界繫。

云何無色界繫?幾是無色界繫?為何義故,觀無色界繫耶?謂已離色界欲,未離無色界欲者所有善、無記法,是無色界繫義。三界、二處、四蘊一分,是無色界繫。為捨執著離色界欲我故,觀察無色界繫。

復次,有一分離欲、具分離欲、通達離欲、損伏離欲、永害離欲。復有十種離欲,謂自性離欲、損害離欲、任持離欲、增上離欲、愚癡離欲、對治離欲、遍知離欲、永斷離欲、有上離欲、無上離欲。

何等自性離欲?謂於苦受及順苦受處法生厭背性。何等損害離欲?謂習欲者暢熱惱已,生厭背性。何等任持離欲?謂飽食已,於諸美膳生厭背性。何等增上離欲?謂得勝處已,於下劣處生厭背性。何等愚癡離欲?謂諸愚夫於涅槃界生厭背性。何等對治離欲?謂由世間、出世間道斷諸煩惱。何等遍知離欲?謂已得見道者於三界法生厭背性。何等永斷離欲?謂永斷地地諸煩惱已,生厭背性。何等有上離欲?謂世間聲聞、獨覺所有離欲。何等無上離欲?謂佛菩薩所有離欲,為欲利樂諸有情故。」

《成唯識論》卷第三:「五欲亦非真愛著處。謂離欲者於五妙欲雖不貪著,而愛我故。樂受亦非真愛著處。謂離第三靜慮染者雖厭樂受,而愛我故。」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復次,住內法者於二種著,應當了知二種過患。謂諸異生於二緣識及能依受不能了知無我性故,未離欲者於利養恭敬增上業緣所起諸受有第一著,已離欲者於離諸欲緣所起諸受有第二著。此著為因,當來生起,說名為生。又諸外道由取著故,生諸繫縛,繫縛生故,能生一切惡不善法,當知是名第一過患。又由此著增上力故,當於正法毗奈耶沒及當來世生等眾苦差別而生,於現法中,此增上力為因緣故,不般涅槃,當知是名第二過患。與此相違,應知即是白品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