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個用盡身心全力想要於禪觀有點成就者,為什麼不會對世界悲慘的眾生產生一絲毫的憐憫與悲心?因為用錯方法猶若頑石,又或僅只注意禪相而忘卻禪觀之本質為何事。
修奢摩他為收、修四無量心為放,收放自如取得平衡,才是用功處。奢摩他雖然談九種住心,其目的即在於收攝心識於住所緣作種種勝解、離諸戲論、離心擾亂想作意之故,並於一切定相,令心內住、安住、等住,相續而住。
修四無量心者,先於怨恨、親愛眷屬者生慈等心,漸次修習於至成滿之時,於此等眷屬、此等國土、此等世界、再遍緣於欲界一切有情,與樂意樂,平等相續,故為放。最後普緣十方修捨俱心,是名為捨無量心,於此所緣初為一、為二、為多數等有情,最末無緣,《瑜伽》云:「復於諸法遠離分別,修慈俱心,當知即此名無緣慈」。雖然觀多,然此中亦有止。
於此世界,本來強者照顧弱者是本來即是之事,然而現實世界卻非如此,強者欺凌弱者,弱者之間又彼此欺凌,永無止息,是為惡世,既為惡世故有種種身、口、意不如理作意諸行,會歸於此,皆為眾生自有染種現行交織成為此五濁,而眾生淨種無漏現行亦非說明自身強盛他者,只不過在說明清淨法界等流、永離一切客塵障故,若認為自身為強者者,則亦為弱者,何以故?無能轉除自身染種現行,故順生死流無能控制爾。
阿毗達摩說明了異生有種種不善心所,然而學習者認為這些不善心所乃是與己無關,事實上,有時候當你見到眾生犯下種種愚癡的行為,我們這時候應當生起,原來我過去、現在、未來都可能如此,於此所緣而逐漸觀察並且伏自身種種不善心所。
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所受的苦最苦,但世界上各種人都有苦,世界上的人並不會因為誰在哪就沒有苦,也不會因為你飛到天空了,就沒有苦,更不會因為你整形了,苦就消失。諸多人之所以苦不斷,乃在於錯用心故,認為彼此欺凌乃世界潮流,所以才有苦。
《佛本行集經》言:
「菩薩復更為說言:今日既得人身體,努力遠離於諸難,勤求入彼甘露門,
能捨世間苦難時,則離人天一切難。及今老病死未至,諸惡鬥諍復不興,
我等速疾應當行,早離於斯諸難處,常住寂然無畏所,是彼真實涅槃城。」
見到社會新聞如此醜陋難堪,正好是用功處,除於此生苦等想外,亦緣於此修四無量心,不然,如何修四無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