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XX法師:
一、細細詳讀XX師來信,備覺師應當是對現實世界充滿無奈之感,如若出家無有出息(按世俗人觀待),則難以向令尊、令堂交代,特別是令尊官員退休,對於世俗法執取之深(先前來信分享得知),故師意欲協助貴寺日後能有所成長,於中國建立一知名佛寺,目的也在於此,實際上是中國現今佛教受政治制度、眾生共業所感,一般民眾對於佛教還是處於迷信或者盲從、又或者是認為於社會無有貢獻之思維,所以才想要透過不斷傳承下去以轉視聽。
二、後學學佛早,幼時即對宇宙、人生等萬法備感無常。家族亦有當官者,然亦都為空、無常、苦法,故對世俗法執取較為淡薄,故往昔故意選台灣南部學校以求避靜等事。於僧、於俗,在亞洲普遍對於僧眾還是尊重,而在歐美國家之中(含日本),實際上皆為平等心看待,僅只當成一人生職業之選擇,而也許正因為此等平等心看待,故鮮少有奇怪特殊之劣事發生。所以雖然出差多年往返各地城市,能睡香格里拉飯店,也能睡在機場大廳上的椅子,因為睡不過四尺長、兩尺寬,如是而已。
三、《師師相承傳》等,書商可能也基於出版社成本或者獲利考量,如同雕刻佛像者,亦需成本,特別是現今不讀書者眾(包含台灣與中國),所以可能彼等難以再出版或者出版之後,亦可能造成其成本虧損,華人學佛不重知識傳承之寶貴,故每每需免費結緣,才會獲得喜感,與此比之日本,日本縱然出版佛教書籍至少數千日圓,亦能夠三、四刷不斷再版(一版約莫一萬冊左右),可見中文世界與日文世界對於知識之尊重差異偌大,正因為差異偌大,所以出版業者苦心經營慘澹,主要還是受眾者心態所導致,共業故。
四、《法界安立圖》等佛教圖像,學生時代亦常接觸。老古文化有一三界圖,亦為詳細說明三界有情所行何事而有彼等輪轉該生之敘述, 亦能參詳。
五、修定再觀欲界一切欲愛,過於粗糙,所執亦不會與往昔相同,厭苦故。
六、自相分所變,於此又生種種執取,如同觀看電影、電視一樣,於此等影像生種種愛、恨等心所,故唯識所言,其實不離觀心。
七、防止流浪母狗等被打殺,前提是當地社會是否建立愛護動物等共識?若無,節育也無用處。若有,對於未被收養之流浪狗來說,也能避免再因自身慾望而產生更多流浪狗等。台灣常常有照顧流浪動物協會,本來僅只照顧十多隻,後來演變成為數百隻、上千隻,而經費、義工有限,故多做節育再放養等動作,現在台灣法規虐待動物,最為嚴重者,可坐牢五年。(如果是毒死複數以上的動物而被認定犯罪情節重大者,除了可以加重處罰到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金。參考網址:https://www.chaohsin.com/lists_01.php?id=1641 )比日本虐待動物的刑法還嚴格。
八、其實只要觀看漢、藏、日、巴語系佛典或者古德傳記,不是選擇修瑜伽行、就是發願受持三藏,甚少會發願從事學術研究者,但也要看現今環境與眾生對於佛教之觀感,如同第一點。太多世俗善法,其實到了後來,也會產生更多人事上的爭執,如若僧俗每星期共修止觀等事,可能會減少此等情況,修止觀者多不意欲與他人言談世俗經營等事,如此能避免東家長、李家短,否則,到最後僧人又得參與信徒之中,以減少爭執。而世俗制度、品德教育等都會影響世俗人觀待佛教或者世俗善法等,如同現今某地某婦身陷鎖頭一般,當地媒體無敢發言,當地政府又不斷修改言論,倘若此等事能夠公開討論於佛寺內,對於眾生修慈心等事,亦有所益,不過在中國應當很難,因為未有一客觀監督權,等於球員兼裁判,難以獲得公正。此等事情,必定為當地集體犯罪所得,而現今世界不是冷漠無感無關我事、就是避開敏感議題,又如何能有成就?眾生有苦避談此等事,於佛寺又教修慈心,等於矛盾,久之,則成為言行不一者,故專修止觀亦於世俗法亦有好處,避免長短等事。
九、先前後學云「一作緣觀粥飯、一作緣觀飲食粥飯時,心識是否執取此等境」,實際上即同時緣兩境。如念佛同時與現實生活不鄉礙,皆為四念處所攝故。此等事要日日修止觀,自然能做到,無有稀奇,自身心識(意識)本有之功能即在於妙觀察。
十、素食最好少喫加工食品,台灣先前有被檢測廠商加入肉類以添加味道,久之,則等同喫肉。
十一、清辨論師《般若燈論》值得不斷學習,裡面有諸多論議等事。
十二、附加圖片一直沒有顯示清楚,無法瀏覽。
十三、《大乘集菩薩學論》其實從「菩提心」即能了知三乘所言菩提心之差異,也能當參酌差異。如《雜阿含經》所言菩提心者,乃信、進、念、定、慧五根,而《大乘集菩薩學論》乃指六波羅密。另外,《大乘寶要義論》乃宣說唯有一乘法、無有聲聞、緣覺乘,此等亦與現今不承許大乘佛教之一類學者所言不同,既為不同,即知非彼等共許義,亦可由此反證大乘義。
十四、早期阿毗達摩過簡,故諸後代論師、菩薩撰述論書之後,一定會不斷累積自身於止觀之中所觀之境界,書寫之後,一定會更詳細。所以方有總、別等說,實際上,亦是同類。
十五、「身體如脾胃之苦受往往非常突出」等身受,若自身無相關疾病,則無需理會,繼續靜坐。若有,則先行就醫會較好,有些學佛者往往不顧及色身,最後導致癌變。就如同後學眼根一樣,本想效 印光等師身患眼疾亦深入藏經,結果也一樣有眼疾而偶爾眼痛、度數破千、散光兩百多度,這一點,色身雖無常,然保持色身正常運作也極為重要,否則,年老之後,兩腿無法行走,縱使有人照顧,結果被人推到馬路之十字路口上曝晒陽光、雨水,自身於色身控制上無能料理,更為是苦受。
十六、「凡夫現在很難一心兩個所緣」,其實現實生活中觀察就能知道,如打妄想與書寫文章同時現行即是,只不過變現太快而鮮少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