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059 《大乘五蘊論》疏文斷句 印度 世親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世親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明五蘊攝九十四法,及十二處十八界總攝百法。對治三種我執:謂一性我執,受者我執,作者我執。如其次第,以蘊、處、界,治之。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058 《三無性論》疏文斷句 印度 世親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書名)二卷,陳真諦譯。說三無性之義。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世親菩薩造 劉孝蘭譯
世親菩薩造 劉孝蘭譯
佛滅後三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譯,二十卷。六足論義門少,發智論最廣,故後代論師以被六論為足,發智論為身。因之名曰發智身論。已上六足一身之七論,為 說一切有部宗之根本論。見俱舍論光記一。
055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疏文斷句 印度 世友尊者造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六足論之一。佛滅後三百年,世友尊者造,唐玄奘譯,十八卷。 辯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為。 辯諸智品第二。辯諸處品第三。辯七事品第四。辯隨眠品第五。辯攝等品第六。辯千問品第七。舉二十門,各為五十問答。辯決擇品第八。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六足論之一。世友尊者造,唐玄奘譯,三卷。已上五論加入施設足論者,對於發智身論謂之六足論。見俱舍論光記一。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十小煩惱,五煩惱,五見,五觸,五受根,五法,六識身,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分別品第二,分別相應不相應等,略說十六門,廣有八十八門。後有釋基序。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六足論之一。佛滅後一百年,提婆設摩阿羅漢造,唐玄奘譯,十六卷。 目乾連蘊第一,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今依諸契經,種種破之。補特伽羅蘊第二,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說,定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依諸契經,種種破之。因緣蘊第三,問答諸法互為因緣義。所緣緣蘊第四,問答諸所緣義。雜蘊第五,明起染離染等義。成就蘊第六,廣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繫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無...
三卷,趙宋法護譯,問答世間出世間之諸法及神通變化等之事者。對法大論中世間施設門第一(按釋論有此門,梵本元闕)。因施設門第二,問答輪王七寶因果。第三明輪王七寶,同如來法。第四問答佛生,先現瑞相。第五問答佛出時處。第六問答諸因果事。第七明三毒輕重,由於習成。第八第九問答世間諸法不同所由。第十問答山地方處等殊。第十一問答化事。第十二問答大海事。第十三問答神通事。第十四問答雨不雨事。---【閱藏知津(蕅益...
六足論之一。尊者大目犍連造,唐玄奘譯,十二卷。 學處品第一,明優婆塞五戒。預流支品第二,明四種法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證淨品第三,明四不壞淨:一佛證淨、二法證淨、三僧證淨、四聖所愛戒。沙門果品第四,明四聖果。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聖種品第六,明於衣食臥具知足,及樂斷樂修聖種。正勝品第七,明四正勤。神足品第八,明欲、勤、心...
一身六足論,瑜伽師地論多所引用。尊者舍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緣起品第一。世尊遊力士生處,住其所造初成臺觀,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結集法毗奈耶。一法品第二,有三門。二法品第三,有二十七門。三法品第四,有五十門。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門。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門。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門。七法品第八,有二十三門。八法品第九,有十門。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種。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種。讚勸品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