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079 《唯識二十論》疏文斷句 印度 世親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常云二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由偈頌之數而名。總有二十一頌,後一頌為結嘆,非明宗義也。有三譯,一後魏般若流支譯,單題曰唯識論,或題楞伽經唯識論。二陳真諦譯,題曰大乘唯識論。三今論是也。此論慈恩作釋,謂之唯識二十論述記,二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本論係以《十地經》三界唯心之義立論,論證萬法唯識,外境為內識所顯現,識外無境之義,以破...
078 《取因假設論》疏文斷句 印度 陳那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一卷,陳那菩薩造,唐義淨譯。論佛化眾生但依假施設之事而宣法要。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陳那菩薩造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論佛化眾生,但依假施設事而宣法要。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077 《佛地經論》疏文斷句 印度 親光等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佛地經論》七卷,親光等菩薩造,唐代玄奘譯。相傳親光是護法門人,丹珠爾收有戒賢造的《聖佛地經釋》一部和本論基本部分相同。 玄奘自貞觀十九年(645)正月二十四日到長安以後,五月二日即開始翻譯。初翻《大菩薩藏經》二十卷,七月十五日又譯《佛地經》一卷(辯機筆受),顯然是以這兩部經為菩薩學行的綱領。以後即廣譯《顯揚》、《雜集》、《瑜伽師地》、《攝大乘》、《因明》、《菩薩戒》、《唯識三十》、《識身...
076 《成唯識寶生論》疏文斷句 印度 護法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五卷,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唐義淨譯。護法菩薩造,釋天親所造之二十唯識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成唯識寶生論 護法撰,唐代義淨譯,凡五卷。又稱《二十唯識順釋論》、《二十唯識頌釋論》、《唯識導論》。為世親所著二十唯識論的注釋書。印度有關《二十唯識論》的注釋書雖多,但傳譯於我國者僅有本書,其中義淨對《二十唯識頌釋論》所作的翻譯,多承襲玄奘所譯的《唯識二十論》。窺基所撰的《唯識...
075 《如實論反質難品》疏文斷句 印度 天親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一卷,天親菩薩造,陳真諦譯。明道理難無道理難且明二十二種之墮負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如實論(一卷) 天親菩薩造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反質難中無道理難品第一。道理難品第二。墮負處品第三,明墮負處,有二十二種。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074 《因明正理門論本》疏文斷句 印度 陳那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陳那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大域龍樹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為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073 《因明入正理論疏》疏文斷句 大唐 大慈恩寺沙門 基撰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窺基撰。窺基(632~682)系元魏時尉遲部的後裔,十七歲時依止玄奘出家,經過了十一年,參加譯經,編纂《成唯識論》,並深入研究了因明。但到玄奘去世,乾封元年(666)後,他纔作《因明入正理論》的註疏,迄於晚年還未寫定,在解釋喻過"能立不成"處便中止了,以下各段,還是他的門人慧沼繼續完成的。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商羯羅主造,是玄奘從事譯經的第三年...
072 《因明入正理論》疏文斷句 印度 商羯羅主著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著,唐玄奘譯,一卷。明真能立,真能破,真現量,真比量,似能立,似能破,似現量,似比量之八門,而辯自悟悟他之兩益者。本論各家之註解如下: 因明入正理門論述記一卷,唐神泰述,不全。因明入正理論疏三卷,唐交軌述,佚中下二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唐窺基撰。因明入正理論義斷一卷,唐慧沼述。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一卷,唐慧沼集。因明入正理論續疏二卷,唐慧沼述,佚上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
071 《方便心論》疏文斷句 印度 龍樹菩薩造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方便心論(一卷) 龍樹菩薩造 後魏西域沙門吉迦夜與曇曜譯 明造論品第一。此論分別有八種義:一譬喻。二隨所執。三語善。四言失。五知因。六 應時語。七似因非因。八隨語難。明負處品第二。辯正論品第三。相應品第四。問答相應有 二十種。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070 《六門教授習定論》疏文斷句 印度 無著菩薩造 印度 世親菩薩釋 台灣 王穆提疏文斷句
簡介: (書名)一卷,無著菩薩造,世親菩薩釋,唐義淨譯。明以六門習修禪定,而得世出世之果。六門者:一求脫之願心,二積集勝行之資糧,三使心善住於一處,四資師圓滿,五所緣 圓滿,六作意圓滿。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六門教授習定論(一卷) 無著菩薩本 世親菩薩釋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明修定者,須師資圓滿,所緣圓滿,作意圓滿,依有尋有伺等三定,能獲世福及出世果。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