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三) - 七轉識

一、七轉識主要說:無心定、本識功能差別、種子法、非所熏、七轉識、心所等,為能熏、七轉識等,名為因緣、餘七轉識設起苦樂,此識皆俱,以捨不違苦樂品故、七轉識不緣變之果、七轉識不能遍執受內有根身、第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七轉識中前六轉識,除第七也、七轉識及彼心所,即是各自體分,及此各各所變相、見分、三性、三界、九地、漏、無漏、報、非報等各別現行,但能為能熏者即是。第七轉識,三界九地亦容互作等無間緣,隨第八識生處繫故、七轉識內,隨其所應,或少或多,如煩惱說。

二、《瑜伽師地論略纂》並非僅只說第八識,而是在說明「中般阿那含有四種心」,如說:「《涅槃經》第三十六云:「中般阿那含有四種心:一者、非學非無學;二者、學;三者、無學;四、非學非無學入於涅槃。」

第一者,初受生等有漏心; 第二者,金剛定前諸無漏心; 第三者,解脫道後諸無漏心。

此前三種攝一切盡。無學身中入無餘依,隨順說一切有部以無覆無記異熟、威儀入於無餘,故此第四獨言非學非無學入於涅槃。又真實理門,末後一剎那,亦唯第八識無覆無記入無餘依,故此第四獨說入於涅槃,餘三不說入於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