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八) - 相似像法


四無量心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菩薩地持經》卷第三:「無上菩提者,具七無上,於一切菩提最為無上。云何七無上?一者、身無上;二者、道無上;三者、正無上;四者、智無上;五者、神力無上;六者、斷無上;七者、住無上。

《唯識春秋》(十八)
《唯識春秋》(十八)

相似像法

佛言:「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此教、行二,有漏攝者,及貝葉文字,皆住持法寶;無漏三法,真法寶故。示道、命道二沙門中,異生具戒具見等類,正、像、末法能住持者,是住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