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 卷五」
惡友如染臭人身有臭氣,不名莊嚴,於三界中攝念貪、瞋、痴、慢、疑、兩舌等歸於惡性。
如世母親雖做妓女以養活子,然此母則因香光莊嚴,勝過他者貪求利養、離間等人,何以故?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此母求養全家而捨尊嚴,世人母愛難若如此,子若知之,如割心肉,而愈奮發圖強以孝其母,世之尊嚴,難如母愛。
印度古瑜伽師與六師之定力甚深,雖四禪通外凡,然若無奢摩他、毗婆舍那,則無可能入三摩地,更無可能依佛法作種種觀行、進而於定中觀色身真實無我、而能斷除身見。
所以像勝宗、順世等六師,亦是於定中觀察種種現象,然不能如理作意而執色等真。
楞伽所言,器世間皆為本識相分境,異生於此遍計所執,執有漏相分為真,聖者了知器世間相分亦為依他眾緣所起、故此相分亦無自性可言。
婆沙讀到提婆達多證得四禪,能將色身轉變如小兒,可轉四大色法故,然亦未能斷我見,貪愛四大、色身、心識為我,何以故?若無貪愛心,則無可能變為小兒迷惑國王,有貪愛故則知未證解故。
線上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