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細雨綿延著山城石碇之內,而此內又有鮮少老店駐足於斯,車牌前有一比丘尼僧,似乎在此等候公車經過,法師似乎未帶傘,雖為細雨,然也會因冷氣之蘊而傷身。隨即進入便利商店購買雨傘,本想與法師結緣,結果已經不在。
馬鳴菩薩《大莊嚴論經》: 憍尸迦言:「如僧佉經說有五分,論義得盡:第一言誓,第二因,第三喻,第四等同,第五決定。 汝僧佉經中無有譬喻可得明了如牛犎者,況辯法相而能明了?
生命在消逝之前,僅僅不到一分鐘,隨即臥倒、四肢抽搐使勁了全身的力氣,色身就像是洩氣的皮球一樣,吐出最後一口呼吸,脈搏停止、心臟不再運作,看似還是活生生的軀體,但心王已經離去,雖說色身也是心王所變之異熟果,然此刻不再執受這個色身,轉而出離於此色身,離開此界,即是每個活者即將面臨之死相。
彌勒菩薩說:許心似二現,如是似貪等,或似於信等,無別染、善法等是何義?唯識與中觀有何不同見解? 略答:此乃是彌勒菩薩說《莊嚴論》之頌也。爲證隱劣顯勝義之所引,然釋此頌意大有二類師: 一、楞伽、中、百論師(中觀師)以及經部尊妙音等義。 二、唯識論主護法菩薩義,中、百論師(中觀師)等疎得此頌意而難護法菩薩計心所可不離心王。
略答:《攝論》等所言意言者,於此相似法、相似義諸法相等所生名、句、文等而似所詮義名為似法義,於此作唯識觀,法空觀必帶唯識觀,人空觀未必帶唯識觀,於自意識生分別思維有此等如是似現境並於自心外更無別物,無有真實自性差別,透過意識分別如語言等境故名為意言。如心中說思等,於思上任運意念所思事於心上所顯現。如異生見一切世俗無義語戲論所說皆執為真,此即不明於此似法、似義上作觀故生執取為真實有,我們即知世俗種種...
根據日本《本朝高僧傳》卷一所載。 一、道昭入唐後,與慈恩基師一同於奘師處受學法相等。 二、玄奘三藏與道昭說於印度途中,沙漠鮮少人跡差點餓死,遇到一沙門贈予梨子與玄奘三藏,此沙門即是道昭前身。奘師有神通。 三、奘師另請道昭學禪。
一問:中觀破相為宗,勝於唯識帶相為宗。 答:依中觀宗立八不: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成亦不出。即生滅斷常一異成出。 法相宗立十非:非有亦非無、非一亦非異、非生亦非滅、非增亦非減、非淨亦非不淨。即有無一異生滅增減淨不淨。 一八不、一十非,既說十非,則說唯識性,性即解脫,未知唯識十非,何不通中觀?二者需會通,否則,但徒增爭勝心爾。
一群學者不論師徒皆聚集一地彼此爭執著,唯有阿才在旁默默專注聆聽著,他總是為了學習更多而保持謙遜勤求一切,也能做種種苦力,猶若常不輕、薩陀波倫等。 阿含:「唯有巴利佛典方為正統,其餘大乘皆為邪見。」 方廣:「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
日本實行律令制後將原本北陸之越國劃分成為越前、越中、越後,而富山縣正好成為越中,另外越前、越後分別為石川與新潟縣。五箇山和白川鄉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高岡大佛則為日本三大佛之一,遊客多半從名古屋出發前往此地,為的是著名的合掌村。倘若從東京出發除了從羽田機場搭乘一小時航程之外,北陸新幹線也是頗好的選擇,北陸新幹線光輝號只需兩小時十分就能從東京車站到達富山站,途中亦可欣賞諸多美景,富山除海景、合掌村外,尚...
一般取得不同語言之文本會進行兩類工作,一種是進行翻譯並且如實按照作者原意的翻譯,末後加上自己的姓名,而這姓名並不是作者,而是翻譯者,這是一般我們所熟知、認知之正常工作流程。 另外一種呢?他本身可能不懂該語言,他可以請翻譯公司、助理等進行該文本之翻譯工作,並且也是如實的翻譯,取得該文本華語之翻譯本後,他會進行局部的修改與編輯、並且加上自己的意思,這樣就變成自己的作品了,完全不必思考整個文本開發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