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佛告大迦葉言:「於未來世有諸比丘,不修身戒、心不識義理,瞋恚熾盛言辭麁獷,於是經典不能受持如法讀誦。何以故?彼住色受想行識生心故。未來比丘住是經典表示法中,如住色受想行識生故。復有一類諸比丘等住在家法,於勝義諦無復志求,如生盲人以金華鬘冠飾其首而不自見。...
德一法師出生 日本法相宗德一法師為日本天平勝寶元年(749)出生、承和三年(836)- 九年(842)往生。,藤原仲麻呂的第十一個小孩,又稱徳溢、得一,藤原仲麻呂本為聖武天皇皇后光明皇后信任,而後又為孝謙天皇得力助手,孝謙天皇為日本女天皇,根據《扶桑略記》:「亥廿七日,天皇孝謙相率太上聖武天皇皇太后光明子,行幸於東大寺。請五千僧禮佛。是日,八幡大神拜東大寺。百官諸氏人等咸會,作種種樂。同日,詔:「...
前言: 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孰好? 善語、真語、如義語、慈心語好。 學佛哪個法門好? 猶如世俗人釣魚需釣竿,釣竿有多類,適合溪流、淺洋、深海各有不同,而意欲所釣之魚亦有不同,佛弟子以二障為魚,隨自意趣之法門為釣竿,能真實斷障最好。 淨土與穢土孰好? 於穢土生悲心,於淨土發大願力,能於所緣皆轉依為勝。
每逢星期一,整個人睡眠的就會減少,心識自然會感受到愉悅的樂受,而這種樂受也呈現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雖是無常,然對於人生中所面對的一切境界,若沒有這種保持正受的樂受,做什麼事情都會感到苦。 所謂的自尊,應當是對於任何事情堅持到最後一刻不放棄,而不是說有才能,玉不琢不成器,也是此理,許多人因為自尊,中途放棄了自己認為有才能的事情,但放棄了,等於就是將其成果歸零,如果能夠每日進步一點,雖然比他人的速度慢,...
只要是居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應該都曉得林口的竹林山觀音寺。雖然歷史僅有兩百餘年,但經由幾次的修復與改建後,也算是頗有規模的結合佛教與道教的廟宇。供奉的為準提觀音等。 路邊停車,見到即將下班販售著素食滷味的阿姨,隨意夾起幾塊豆干、海帶、素雞等只需不到台幣一百五十元,真是便宜。林口這幾年應該新市鎮規劃而有了莫大的翻轉,整個市區幾乎七成以上都是新建築並且以社區規模的方式建設,縱使在日本東京港區、中國北京朝...
仔細觀察周遭,都將會是新奇的展現全新的每一剎那。 山間中的野櫻花開的並不如京都嵐山一千餘棵的山櫻、吉野櫻、八重櫻與垂枝櫻,嵐山的櫻花得趁著沒有遊客的時間去散步欣賞,特別是傍晚時分,又能在附近泡個溫泉,品嚐寧靜的夜晚度過一日。而此山間的野櫻花,也許並不如粉櫻綻放的猶如人的拳頭般大小,所以被眾人錯過。而看似枯木之周圍又佈滿了其他蔓藤類植物,這也是生命消失又生起之一刻,雖然按照佛教所說,植物等並不具備心...
異部宗輪論部派佛教心智圖
重閱學生時期閱讀之印順法師著作,如《以佛法研究佛法》、《佛教史地考論》、《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等關於佛教考證之學與批判盲從之宗教的內容,都是非常適合佛教啟蒙之書籍,或者是讓來用來思維人生哲學的入門書。不論內容觀點如何,其讓諸多從迷信之眾生能得以逐漸發仰信而深入佛法,也是功德一件。所謂的功德,並非是捐贈多少、或者拜佛多少,而是有多少透過觀察、思維世間、出世間一切智。 其實仰信宗教之前提...
問:四智心品應當為常否? 答:此中以天長六本宗書之一護命《大乗法相研神章》立三比量答。
答:依天台 智者大師《維摩羅詰經文疏》卷十七。〈菩薩品〉之二說:「二、 約一切法如順並, 一切法如通有情無情。 有情者, 內五陰實法, 無情者, 即是外國土、地、 水、 火、 風、 草木、 瓦石等一切無情之物, 悉皆是如, 與彌勒如, 一如無二如。 若國土、草木等一切法如, 不生不滅, 不得受記, 彌勒如不生不滅那獨受記? 若彌勒如不生不滅得受記者, 是則彌勒如異國土、 草木等一切法如也。 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