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搜尋本站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巴利文大藏經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薩迦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搜索
首頁
簡介
菩薩藏佛教網站問答
計畫
《玄奘三藏所翻小乘、瑜伽唯識、大乘、陀羅尼經典與論書目錄》
漢語法相唯識宗傳承
漢語中觀宗(三論宗)傳承系譜
〈唯識道次第略〉
〈五重唯識觀〉
如何深入大藏經?
EPUB數位佛典
贊助流通
最新法訊
佛教問答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抄》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菩薩行》
《唯識手冊》
《瑜伽真實義品略記》
菩薩藏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七十六部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天台宗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大日經疏集》
《金剛頂經疏 集》
《蘇悉地羯羅經疏 集》
《空海大師全集》
《慈覺大師 圓仁 集 》
《興教大師 覺鍐 集》
《新義真言宗 賴瑜僧正 集》
戒定學
菩薩戒
《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佛典AI譯叢資料庫
大正新修大藏經現代漢語暨英文翻譯選
藏語大藏經甘珠爾、丹珠爾選譯
巴利文大藏經
宗喀巴全集
龍欽饒絳全集
寧瑪十萬續
覺囊法匯
薩迦法匯
噶舉法匯
噶舉法匯-大寶伏藏
噶舉法匯-局麥彭全集
聯繫
王穆提官方網站
readmoo
google play
pchome 書店
kobo
pubu
amazon
apple books
網站導覽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法寶推薦
料簡略
詳細內容
十二 14
點擊數: 1243
當善、不善心所現行又薰染於境時,於未來則必會又現行。如是如同電影之影格於一瞬間現行,僅僅只有幾秒,人生似乎已經走完,一切影像皆顯現於前,猶如重臨現場一般,此即心識薰習力故。
現象即是苦
詳細內容
十二 05
點擊數: 1429
一個佛教徒,他說他學戒、學所謂最上乘的佛法,然而他說,現在大藏經收錄的經論都是偽經,而《大正新修大藏經》是由日本人所編輯的,更是偽中之偽,此等人實在可憐憫,這類的種族歧視與仇恨,應當停止了。當你建立仇恨,你自己就是仇恨的本身,已經違反了佛教的戒律,不自瞋、不教他人瞋,既教他人瞋,即非佛弟子。
問:修行唯有登地方能伏除煩惱、所知二障現行,未登地前,只能聞思而非修、非能伏。
詳細內容
十二 03
點擊數: 1651
問:修行唯有登地方能伏除煩惱、所知二障現行,未登地前,只能聞思而非修、非能伏。 略答:慈恩基師〈唯識義林〉云:「此復有二: 一、煩惱障; 二、所知障。」此中說異生有二障。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詳細內容
十一 30
點擊數: 1062
問者:異生有情自內境界與心識既然並立而非虛妄,如何可以說「唯識非境」? 略答:有二說,初說心識唯異生內有,而內境亦通於外,如何通外?即是境相分之內實際上乃為依他起,於外則為是遍計所執。以眾生認為非心所變法而說之為外,然而並不是說境體實際上有外境,此恐內識之境界濫說於心外實有境界,所以才說「唯識」。
回向
詳細內容
十一 26
點擊數: 1061
每到一個城市,或者國家,我都會尋找當地的墓園、靈園去朝拜,向那些曾經因為戰爭死去的人類回向、或者是世間上於有漏善法之行者給予回向。人們總是忌諱死亡,然而,此色身因異熟果報現行,則必定會有死亡的到來。
《最勝疏》三身義
詳細內容
十一 25
點擊數: 1358
第一、釋名,有二:初列名,後釋名。 列名者,經論不同,三各多名, 且化身佛略有五名: 一、名化身,梁《攝論》云:「由佛本願自在力故,似彼眾生變異顯現,名變化身。」 二、目父母生身,《智度論》云:「佛有二身:一、法性生身;二、父母生身。」 三、名隨世間身,明佛悲願,示同世間入住出胎,名隨世間。故《智度論》云:「佛有二身:一、隨世間身;二、法性生身。」 四、但名生身,亦望父母所生。《涅槃經》云:「佛有...
為令觀識,捨彼外塵
詳細內容
十一 23
點擊數: 1046
問:佛教唯識宗說三界唯心義,近似印度吠壇多義,又其認為唯識無境義,不如中觀宗。 略答:唯識宗乃心、境俱遣義,彼等中觀宗誤解唯識義,以為唯識宗承許識存境無,實際上,護法菩薩說:「是故聖說心境有三: 一者、有言有相心境; 二者、無言有相心境; 三者、無言無相心境。
最澄和糞掃衣
詳細內容
十一 13
點擊數: 1085
製造仇恨比愛人還要容易,因為你只需要從旁扇風點火。而愛,卻需要長期間的進行理解、利他,以及付出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盲從於他者言論,去恨你從沒看過的人、去恨這輩子你從沒可能去過的土地,因為恨,很廉價、也很划算。
慈恩會
詳細內容
十一 13
點擊數: 1296
完成日本法相唯識宗(法相宗)良遍法師《觀心覺夢鈔》、解脫上人貞慶《心要鈔》疏文斷句,比對諸藏而成。
寂聽
詳細內容
十一 11
點擊數: 1825
日本著名的僧侶 瀨戶內寂聽於今日往生,年99歲。 觀看中文媒體,不論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的標語都是以「沈溺男色」為主軸。然實際上瀨戶內寂聽時常於寂庵和岩手縣二戶市天台寺定期舉行法話會,傾聽並鼓勵因孤獨、疾病、家庭不和而苦惱的人們,下這類標題者,多半是自己沉迷於色,以是故見他人亦是如此之觀吧。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 19 頁,共 97 頁
《唯識手冊》
275《唯識對法》(五)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79《唯識對法》(九)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293《唯識春秋》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一 27
277《唯識對法》(七)台灣 王穆提 著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三 03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佛教禪定學》
佛教禪定學
307《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8《大乘唯識宗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佛教禪定學
309《漢語佛教修證止觀阿毗達摩論合輯》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十一 18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304《菩薩戒論疏五十四部》台灣 王穆提 整理
By
菩薩藏佛教學會
菩薩藏佛教學會
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