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七) - 關於三自性三無性略問

問題一:師兄您好:

奘譯解深密經中有一段文意令人費解:

「云何諸法勝義無自性性?謂諸法由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性;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何以故?於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疑問:清淨所緣境界=勝義無自性性

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為何亦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還望師兄協助解惑,感謝您。

我姓X,也是一個佛法學習者,最早是學習藏傳佛教,目前則專注於天台宗的學習。

您網站上的隨筆文章我都有拜讀過,收穫很多,前陣子就想寫信給您,請教有關日本佛教的部份,因我對日本佛教很有興趣,但苦無中文資料可閱讀。

這幾天因讀到宗喀巴《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書中有許多對唯識宗的評價,讓我想翻看看唯識經典是否如其所說,才發現解深密經三性三無性的部份有點不太好掌握,我翻閱各家解釋都不盡相同,想到您精通唯識,才冒昧詢問討教。

希望沒有打擾到您。

略答:

阿彌陀佛,張師兄,您好:

目前後學正在日本出差,只能略引《述記》內容回答師兄問題,如下:

論:雖依他起非勝義故,亦得說為勝義無性,而濫第二,故此不說。

述曰:釋依他起亦名勝義無性,此文不說之所由。無之言「非」。依他雖有體法,而非勝義,名勝義無性,所執無故,不可為例。

又七十六云:「謂諸法生無自性性故,說名無自性」,故即緣生法。

《顯揚》云不遮緣生,遮自然生故。「即緣生法亦名勝義無自性性。於諸法中,若是清淨所緣境,我顯彼為勝義無性。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故亦說為勝義無性。」無漏後得真智名勝,亦緣此依他為境故。此依他亦名清淨所緣,勝之義故。所執既無,非為聖境,不得此名。然無彼計所執故,故說勝義無性,乃至廣說。

若說依他為勝義無性,此圓成實即為第二勝義無性,今恐依他勝義無性濫第二圓成勝義無性,故此頌中但說圓成勝義無性,不說依他為勝義無性。應如彼經廣說譬喻。

簡單的說:

「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此句即顯真如圓成實性。

「依他起相非是清淨所緣境界,是故亦說名為勝義無自性性。 」此句即顯無漏依他亦為圓成實性。

可再參閱《佛地經論》。

以上略解。

問題二:

謝謝師兄:

好像有比較理解了,想先問幾個小問題:

1.勝義、勝義無性、圓成實是同義嗎?

2.依他起是包含染淨,還是唯染法?

3.相無自性性、生無自性性、勝義無自性性為什麼都多加了一個『性』字?

關於這段經文,我看演培法師跟談錫永直接就說譯錯了,他們說「若是清淨所緣境界,我顯示彼以為勝義無自性性」這句中,應該把無自性性四個字去掉,文義就通了。但我想奘師翻譯這麼嚴謹,有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嗎?而圓測跟道倫的註釋並沒有解釋到這個疑問,故才向您請教。

略答:

阿彌陀佛,張師兄,您好:

解問一、若按四重二諦,未必同義。可再參酌基師《義林》〈二諦義〉。

解問二、依他未證真唯染非淨,故說有漏依他。依他證真說唯無漏,然亦不可依。

解問三、前說三自性,後言三無性,故奘師所翻相、生、勝義無自性性乃言其「無自體性」,去執而說三無性義,目的為去前所言三自性之法執,深恐異生有情於此三自性執真而不明無自體性之義故。

奘師所翻七十餘部經論,皆有其體系可循,如《大毗婆沙論》所採名相亦能順通《瑜伽》。

以上略解。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