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七) - 菩薩作意修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六:「二、菩薩作意修,謂如有一是菩薩,住菩薩法性,或未入正性無生,或已入正性無生,觀自、他俱利,依安立、非安立諦作意門,入真如理,自內緣無分量法,大悲增上故,起利益他,攝受方便行,履無上跡因,為盡自他愛,作意修習,是名:菩薩作意修。」

問:正智當言實有,當言假有?

答:當言俱有。

此中,智是實有,若智眷屬諸心、心法,亦名為智,說之為假,故有二種。

此中,無漏心、心法等,智為主故,皆說名智。

轉識蘊依,得四無漏智相應心,謂大圓鏡心,廣說乃至成所作心。

轉第八識,得大圓鏡智相應心,能持一切功德種子,能現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

轉第七識,得平等性智相應心,遠離二執自他差別,證得一切平等性故;

轉第六識,得妙觀察智相應心,能觀一切皆無礙故;

轉五現識,得成所作智相應心,能現成辦外所作故。

復有義者,轉第六識,得成所作;轉五現識,得妙觀察。

此不應爾,非次第故,說法除疑,周遍觀察,非五用故。

如是轉去生死位中四相應品心及心法,轉得佛果四相應品心及心法,皆說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