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四) - 緣覺捨心障

慈恩基師《義林》云:「《寶性論》中,或說四障:一、闡提不信障;二、外道著我障;三、聲聞畏苦障;四、緣覺捨心障。」

緣覺捨心障者,據日本法相宗興福寺仲算弟子子嶋僧都 真興《唯識義私記》云:「緣覺捨心障者,諸緣覺捨利他心獨入無餘,故名捨心障也。」利他心者,《成唯識論》云為他受用身、變化身所攝,若「自性身正自利攝,寂靜安樂,無動作故;亦兼利他,為『增上緣』」、「若他受用及變化身,唯屬利他,為他現故。」。

《義林》解「自他二利門」,又云:「《《佛地》、《唯識》皆說法身,寂靜安樂,無動作故,正自利攝。《金光明》依此,說「自利益者,是法如如」,不說有能為增上緣,益眾生故,亦兼利他。又與二身,俱利為依,二利所攝受用有二:自受用身,自願行滿,能自受用,微妙法樂,正自利攝;他受用身,他願行滿,令諸菩薩,受大法樂,他利所攝。由此二故,或說受用,唯自利攝,或說他利,或說俱利,皆不相違。返顯經言「能利益他,是如如智」者,但說能為受用、變化利益他者,是如如智,不遮此智,而是自利。變化身者,唯為利他,現諸化相,他利所攝。」

於此即知若為定性阿羅漢捨利他心而入無餘依涅槃界者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