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九)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節要

善現,乃至諸相具足皆是虛妄,乃至非相具足,皆非虛妄,如是以相非相應觀如來。

......。

彼菩薩摩訶薩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

......。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有法想轉,彼即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

......。

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

世尊。以無少法名阿羅漢,由是因緣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即為執我、有情、命者、士夫、補特伽羅等。所以者何?

世尊。如來、應、正等覺說我得無諍住最為第一。

......。

世尊。我雖是阿羅漢,永離貪欲,而我未曾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欲。』

......。

菩薩如是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

世尊。彼之自體,如來說非彼體故名自體,非以彼體故名自體。

......。

所以者何?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

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

......。

是故,善現,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想,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為非住。

......。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一切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

......。

善現,言如來者,即是真實、真如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無生、法性增語;言如來者,即是永斷道路增語;言如來者,即是畢竟不生增語。

何以故?

善現,若實無生,即最勝義。

......。

善現,心流注心流注者,如來說非流注,是故,如來說名心流注心流注。

......。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

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

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

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

善現,若以諸相具足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如是應以諸相非相觀於如來。」

......。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